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80364
介入放射学照射剂量对患者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年第6期
     作者:阮明 芦春林 赵亮 丁磊

    单位:阮明 芦春林 赵亮 丁磊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毒理学教研室 100083)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980633 医疗照射是人工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介入放射是医疗照射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放射学是否造成患者遗传物质的损伤,目前这方面报道还较少,因此我们用人淋巴细胞微核为指标(CB法),检测介入放射学患者照射前后的双核微核变化,以判别患者的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情况。

    采用LiF(Mg,Ca,P)热释光剂量元件,国产FJ-377热释光测量仪(以上条件由医科院放射所提供),测量病人诊治时受照剂量。选择半年内未接受射线,未服用化疗药且无血液系统疾患、冠心病和风心病的7名病人。患者年龄42~65岁,其中男性6名,女性1名。在诊治前将两个剂量元件放置病人背部体表照射野处(背部心脏体表投影处)。诊治后取回,将每个元件LiF粉末分成3个平行样(每个样品为8mg)进行测量。取其均值。CB微核法,参照Fenech方法,并做适当改进,在患者照前、照后各取0.2ml血加入2ml培养液(RPMI 1640 1.6ml,胎牛血清0.4ml,青、链霉素各100U/ml,PHA,肝素适量)37℃恒温培养30小时后,加松胞素-B(终浓度为9μg/ml),继续培养至70小时制片。高倍镜下观察,每个样品计数1 000个双核细胞,记录其中的微核数。显著性测定用χ2检验。结果见附表。以往微核法因受条件限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而CB法克服了以往微核检测法的不足。本次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照前、照后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有显著性差异。微核率变化与剂量没有相关性,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由于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存在直接相关性,可作为监测染色体畸变替代的方法。这与邵松等人报道的心血管检查可使患者染色体损伤结果一致。说明介入放射学可造成患者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本次实验患者所受照射剂量变化较大,照射当量剂量最大为461.0mSv,最小为1.56mSv。这可能与病人的病情不同及医生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对此可加强对医生培训,让其能熟练操作,以减少病人接受的剂量。

    附表 介入放射诊治前后患者淋巴细胞微核率 组别

    照射野当量剂量

    (mSv)

    分析细胞数

    (个)

    微核率

    (‰,±s)

    微核细胞率

    (‰,±s)

    照前

    0

    7000

    8.29±2.98

    7.71±2.43

    照后

    278.95±208.63

    7000

    18.43±7.32*

    15.71±4.89*

    注:照前与照后比较 * P<0.01

    本文中剂量测量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贾德林教授协助,安贞医院导管室提供病例,在此一并致谢

    (收稿:1998-07-10 修回:1998-10-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