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280431
脾脏切除后分娩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四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年第2期
     作者:孟宪风 荣抗美 姜秀清 裴象昌 欧坤 刘云建

    单位:256603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孟宪风,荣抗美,姜秀清),普外科(斐象昌,欧坤,刘云建)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8021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脾切除术后分娩的一种少见并发症。我们自1976年以来共收治4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结果

    我院自1976年1月至1996年4月,共收治脾切除术后分娩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4例。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3岁。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分娩1例;外伤性脾脏破裂脾脏切除术后分娩3例。发病时间在分娩后1个月内1例,20天以内发病者3例。4例患者均有腹痛,病程1~15天。起病时腹部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继而持续性或阵发性剧烈腹痛,伴明显恶心、呕吐。但腹部体征不明显,后期均呈弥漫性腹膜炎表现。病程中有呕血1例,便血2例,发热3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6~29.2×109/L,血小板190~360×109/L,2例高于300×109/L,3例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明显升高。全组病人均行腹部X线透视,均显示肠管积气,有气液平面。全组病人行B超检查,均显示腹腔内积液。腹腔穿刺2例抽出淡红色液体,2例抽出不凝固暗红色血液。术前除1例考虑为本病外,余3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腹腔血性积液800~3 000ml。肠系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厚、静脉内可见血栓。病变段肠管均有出血性坏死,呈暗红色或暗紫色,坏死肠管长度0.5~3.2m。全组患者均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液或蝮蛇抗栓酶治疗。全组死亡3例、治愈1例。死亡病例中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肠瘘,1例术后第8天又出现肠坏死表现,再次手术见血栓复发,行小肠再切除,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 百拇医药
    二、讨论

    脾脏切除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国内外报道较多,但脾脏切除术后分娩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少见报道。在脾切除术后病理状态下分娩,机体易出现失代偿而导致并发本病。且一旦发生,易导致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本组死亡3例。

    1.发病机理:脾切除术后分娩并发血栓形成原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有如下因素。(1)全血粘度升高。脾切除可使血小板增加、功能异常,血液粘度升高[1]。脾脏切除患者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发现,术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明显升高,术后14天达高峰,1个月时仍呈升高状态[2]。对本组3例病人发病后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均显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升高,呈高凝状态。(2)脾静脉残端盲袋形成。脾切除后残留脾静脉可形成盲袋,由于该处血流缓慢,在高凝状态下易形成血栓,此血栓可逐渐扩展延伸至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3)产褥期母体变化。由于分娩后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加之组织间液回吸收,血容量增加15%~25%,使心脏负荷加重[3],而保护胎儿生长发育的雌、孕激素则从血循环中骤降,致使心脏排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增加。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凝血激酶因子于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产褥期母体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有诸多变化,从而在脾切除后病理状态下失代偿而发病。本组4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都发病于分娩后1个月内,这可能是重要原因。
, 百拇医药
    2.临床表现与诊断:脾切除术后分娩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于1个月内,本组资料显示多于20天内,较脾切除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要早。本病临床表现因血栓形成的急缓、范围和栓塞的程度而异,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很高。本组误诊3例。腹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其性质和特点也不同。早期多表现腹部隐痛不适,以后转为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直至十分剧烈,伴恶心、呕吐。但早期腹膜刺激征不典型,腹痛程度与体征不成正比关系。如病情发展,出现肠坏死时,可有持续性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到此时再考虑本病为时已晚。我们认为凡有脾切除病史的产妇,分娩后一旦出现剧烈腹痛,而体征不明显时,应高度怀疑本病。B超检查可发现门静脉系统内的血栓部位、大小及范围,诊断价值较大[4]。但本组4例于术前B超检查,仅发现腹腔内有积液、门静脉系统显示不清,这可能是与检查时病情多属后期,患者有明显的腹胀有关,故B超检查宜早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胃肠道CT对肠系膜血栓检查均可选用。另外,直接或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诊断也有很大意义,可直接显示血栓位置、累及范围和栓塞程度,必要时可选用。
, 百拇医药
    3.治疗与预防:对术前诊断明确,且无肠坏死表现的病例,文献中有试用全身溶栓治疗或经皮肝穿刺置导管溶栓治疗的报道,但效果不理想,故不宜常规选用。对绝大多数病人,由于术前诊断不十分明确,且易发生肠坏死,及时手术行坏死肠段的切除是治疗的最佳选择。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切除病变肠段及其系膜。也有人应用多普勒超声、同位素

    99mTC扫描、荧光素显示等方法,来判断肠管生机状态指导肠切除。肠系膜切除要含血栓血管的近端,与肠管一并行扇形切除,以免血栓残留。

    手术后血栓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组手术复发1例,发生在术后第8天。预防血栓复发,除手术切除足够的肠管和系膜外,术后应用抗凝剂十分重要。一般应用肝素5 000~7 500U,每8小时1次,使凝血时间维持在正常的2~3倍,共7~10天。本组术后均未用肝素,3例术后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液或腹蛇抗栓酶5~10天,而未行抗凝治疗的1例则术后复发。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陈强谱.脾切除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普外临床.1993,8:303-306.

    2陈强谱,杜敏庆,边风国,等.断流术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变化.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5,12:24-27.

    3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85.

    4Beley ST, Kaleya RN, Brabdt LJ.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Surg Clin North Am, 1992,72:183-188.

    (收稿:1997-03-09 修回:1997-08-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