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81307
非侵袭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19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12期
     作者:黄志俊

    单位: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南通,226001

    关键词:鼻腔;鼻窦;曲菌病;上颌窦根治术

    苏州医学院学报991254 摘要 报告19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例,鼻腔1例,均为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施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除术,6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及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使窦腔天然开口阻塞为发病重要原因之一。

    中图法分类 R765.22;R765.41

    鼻真菌病曾被认为是少见病。近年随着人们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和重视,报道逐渐增多。本科1986年1月~1998年2月共收治1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曲菌病。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46.2岁。单纯上颌窦曲菌病12例,上颌窦并筛窦曲菌病6例,鼻腔曲菌病1例。病程1个月~5.5年。有糖尿病史1例,余无全身性慢性疾病。7例曾接受过鼻息内摘除术。

    1.2 症状和体征:鼻塞11例次,脓涕17例次,其中偶伴少量血涕13例次,鼻异味3例次,不定期干酪样物脱落史2例次,患侧头痛3例次,颊部麻木感2例次。局部检查见鼻粘膜慢性充血16例次,下甲肿大1例次,中甲肥大、息肉样变12例次,中鼻道息肉1例次,积粘脓14例次,其中伴干酪样物4例次,鼻中隔偏曲2例次。

    1.3 X线及CT表现:鼻窦瓦氏位片显示一侧上颌窦模糊16例,其中6例密度高,有不规则钙化影,主要位于上颌窦腔内侧上部;6例同侧筛窦模糊。8例CT示上颌窦内占位性病变,密度不均,有点状或片状致密影。1例CT及X线均显示为囊肿影。所有病例均无骨破坏征象。
, http://www.100md.com
    1.4 治疗方法和结果:1例鼻腔曲菌病者接受鼻息肉摘除术时,0.6cm×0.8cm×1.0cm烟灰色菌块从中鼻道后部脱落,经鼻咽至口中吐出,术后X线检查未见鼻窦病变,内窥镜检查未见菌块残留。鼻窦病变者均行上颌窦根治术,其中6例并行经上颌窦刮除筛窦手术。6例术后5天开始使用大蒜素灌洗,隔日1次,共3~5次。全部患者均治愈,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

    2 讨论

    鼻腔和鼻窦真菌病致病真菌有曲霉菌、念珠菌、毛霉菌等。国内报告以曲霉菌占多数[1~3],本组亦均为曲霉菌感染。本地区地处沿海沿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于真菌生长。本组除1例患有糖尿病外,其余各例全身情况良好。值得注意的是本组中除部分患者曾接受过鼻息肉摘除术外,仅在检查及术中就发现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多例。作者认为这些病变使天然开口阻塞,窦腔成为缺氧环境,是导致曲菌繁殖的一个重要条件。先驱或伴存的细菌感染、渗出物、出血等提供了曲菌增长的又一重要滋养条件。这些均是发病的重要机制。
, http://www.100md.com
    本组术前作出诊断或考虑真菌病者10例。主要依据以下症状或发现:①自觉鼻涕有霉臭者;②中鼻道见污秽干酪坏死物;③上颌窦穿刺冲洗物中有红褐色或灰黑色干酪物;④X线片上见钙质样阴影,特别是上颌窦腔内侧上部;CT示窦腔内密度不均匀,有点片状致密影。其中2例取中鼻道干酪物病理检查发现曲菌,2例上颌窦穿刺冲洗物镜下见菌丝。但7例术前诊断为慢性鼻窦炎而手术。1例以头痛、面颊麻木就诊,CT及X线片均显示右上颌窦囊肿影,术中发现囊肿充满窦腔,处理囊肿后约花生大小灰黑色菌块从内上方脱落。另一例中鼻道息肉摘除术时发现菌块。这些均说明此病易与常见鼻病相混淆,或本病常伴有其它鼻病,造成误诊,漏诊。术中如发现窦腔内污秽,有烟灰样物、水泥渣样物、豆渣样物及其它不成型物,以及结石样团块,应考虑为真菌感染。应将它们连同所处理的病变粘膜、坏死组织、凝血块等一并送病理检查。镜下发现分隔的菌丝与Y型分枝是作出曲菌感染的有力证据[1]。本组均见到典型曲菌存在。

    鼻腔和鼻窦曲菌病临床上可分为侵袭型、非侵袭型和暴发型[4]。非侵袭型病变多局限于一个或一侧窦腔,临床表现与慢性细菌性鼻窦炎相似,有时难以区别,X线片或CT检查常见窦腔混浊、粘膜肥厚、息肉样改变或块影,偶见钙盐积聚所致的高密度影,但无骨质破坏。侵袭型除上述情况外,因有骨质破坏而侵及软组织,如颊部、眶部等,出现眼球突出、眼肌麻痹、视力下降、颊部肿胀等症状,可被误为鼻窦恶性肿瘤。而暴发型发展迅猛凶险,可累及 眶、颅、肺、肝等处脏器,病情难以阻抑,预后差。本组均符合非侵袭型表现,无侵袭型、暴发型。
, 百拇医药
    鼻腔和鼻窦曲菌病治疗以手术为主。本组鼻窦患者均行上颌窦根治术,合并筛窦病变者经上颌窦途径行筛窦刮除术。术中清除病灶,作下鼻道对孔,术后冲洗鼻腔,保持通气和引流。近年有使用内窥镜手术治疗报告[5],手术主要清除中鼻道及窦口区病变,开放天然开口,效果也令人满意。术后可辅以抗真菌药物局部治疗。我们使用大蒜素术后术腔灌洗,可抑制可能残留的霉菌生长,促进早日痊愈,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 汪吉宝,等.鼻腔及鼻窦真菌病.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7,22∶224

    2 周 玫,等.非侵袭型鼻窦曲菌病12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7∶236

    3 杨成章,等.非侵袭型鼻腔及鼻窦真菌病14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9∶25

    4 Berlinger NT.Sinusitis in immunodeficient and immunosuppressed pati ents. The Laryngoscope, 1985,95∶29

    5 王大昌,等.鼻窦曲病菌的内窥镜手术治疗.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30∶169

    (1999年6月11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