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1450
应用Dick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截瘫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4期
     作者:甘业春

    单位:安徽省巢湖地区骨科医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486

    作者从1992年2月以来,对胸腰不稳定骨折伴不全截瘫患者,在应用Dick内固定同时,采用“H”形植骨,共70例,经随访4个月~7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70例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21~58岁,平均38.7岁。骨折按Denis分类:压缩型7例,爆裂型63例。其中上终板损伤57例,下终板损伤9例,上下终板均损伤4例。T127例,L148例,L211例,L34例。选择70例均为不全截瘫,按Frankel分类:B级6例,C级47例,D级17例。外伤至手术时间为:2h~13d。平均2.7d。
, http://www.100md.com
    1.2手术方法依据不同情况切除患椎部分或全部棘突、椎板,以及上或下椎部分棘突椎板,以使椎管得到充分减压。对T11~L2骨折,12肋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定位标志。腰椎椎弓根定位标志: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中轴线交点;胸椎,该标志为横突的上内方。依次在病椎上、下椎,左、右椎弓根定位标志处,咬去少许皮质,钻孔,逐次扩大、攻纹。深度腰椎不宜超过4.0cm,胸椎不宜超过3.5cm。细Ks针探查钻孔道确位于椎弓根内,有条件可C型臂透视或摄片证实更好,再拧入适当长度Dick钉,病椎上下各2枚。利用4枚Dick钉,对骨折椎体初步复位。再于一侧髂后嵴作切口,长约7~10cm,显露髂后翼外板,凿取大块外板髂骨,缝合该切口。根据椎板减压后的棘突间距,将髂骨块修剪成相应长度、大小的“H”形。将病椎处减压口上下棘突、椎板凿毛糙,将“H”状骨块光滑面对准椎管,卡入上下棘突基底之间;“H”上下“脚”预先咬毛糙,与上下椎板紧贴。注意:植骨前椎管充分止血,切勿使“H”状骨板压迫硬脊膜,必要时可在骨块前方两侧关节突外侧,垫以小骨块,但勿使小骨块落入椎管。安装Dick内固定装置,再复位,锁紧各螺丝。此时,脊柱后突等畸形已得到纠正。切口置引流。
, 百拇医药
    2结果

    FrankelB级6例中2例恢复近正常,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C级。FrankelC级及D级共64例,均恢复至基本正常。41例于术后一年左右经作者亲自取内固定,“H”形植骨已与上下棘突椎板牢固融合,骶棘肌、增生纤维组织与植骨块、上下棘突椎板紧密连结,重建了脊柱“三柱”中后柱的稳定结构。经随访病例大多于一年后已恢复劳动,少数可从事重体力劳动。无腰背痛或神经压迫症发生。

    3讨论

    经椎弓根内固定坚强,固定节段短,手术创伤小、安全。可使压缩椎体张开,部分或全部恢复原有高度;可使椎体后突畸形纠正,消除脊髓前方压迫,椎管得到有效减压,有利神经恢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卧床时间,减少护理量及并发症,为早期康复创造了条件[1]。

    融合后的脊柱的稳定,是通过骨性连结获得,坚强且持久,是减少晚期腰背痛、畸形加大、神经症状出现及内固定物折断、脱离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假关节发生率低。此外,该植骨术不象加盖植骨那样有落入椎管危险;手术创伤较横突间植骨小。注意要点:植骨前要初步复位椎体骨折;勿使植骨块压迫硬背膜,必要时植骨块前方垫以小骨块。近年来许多作者报道,在全椎板切除部位,疤痕组织的粘连、增生,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2]。动物实验证明,在全椎板切除部分用自体骨、骨水泥、骨胶等固体材料覆盖外露的硬膜,可有效地防止硬膜及神经根疤痕粘连,组70例采用“H”植骨块覆盖减压后椎板缺损,较严密地封闭了椎管,对脊髓有一定的遮蔽保护作用,并可能减少了椎管粘连。

    参考文献

    [1]赵定麟.脊柱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38

    [2]李超.腰椎管成形术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4(1):1

    收稿:2000-01-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