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1808
24例肥厚性心肌病彩色多谱勒超声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2000年第4期
     作者:王莉萍

    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国湖南 长沙 410002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超声检查;心电描记术

    湖南医学000452 [中图分类号] R542.2;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4-0309-02

    作者对本院1995~1999年期间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心梗)的24例肥厚性心肌病(HCM)的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中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8(19~70)岁,均经心电图诊断为心肌梗死,且均有室间隔显著增厚,平均23 mm。除一例合并有高血压外,其余均无瓣膜疾患,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内无隔膜或纤维嵴。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3(21~70)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 百拇医药
    1.2临床表现 以胸闷、心悸等症状最多见,共12例(50%),其次为心绞痛症状4例(16.6%),头晕3例(12.5%),晕厥2例(8.3%),劳力性呼吸困难2例(8.3%),无症状2例(8.3%)。本组有3例有明确家族史。

    1.3 心电图检查 有坏死性Q波者16例(66.7%),T波改变4例(16.6%),ST段改变4例(16.6%),另伴各种心律失常6例(25%)。

    1.4 方法 采用西德—AI48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常规作左心长轴,左室各短轴,心尖四腔心等切面,并在CDFI显示引导下(统一在心尖四腔心,左室流出道)测定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 内血流速度及△P(θ<60)。△P=P1-P2=4V2,此为简化柏努力方程式。压力阶差即为狭窄部位的前后形成两个相通连的心腔的压力差。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室间隔肥厚部位及特征 室间隔中段部位及基底段部位肥厚14例(58.3%),室间隔全部肥厚4例(16.6%),此两种类型多同时伴侧壁肥厚,单纯基底部肥厚2例(8.3%),心尖部肥厚4例(16.6%)。

    室间隔厚度为17~36mm,平均23 mm,室间隔活动幅度<7 mm(85%),室间隔增厚率<30%(78%)。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比,除3例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对称性肥厚外,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比值>1.3,平均2.2。左室内径一般在正常范围,甚至因心肌肥厚,心室腔反而偏小,左室内径正常18例,6例相对缩小。左房内径,前后径>33 mm者10例(41.7%),前后径>30 mm,但<33 mm的14例(58.3%)。左室流出道 变窄,彩色多谱勒显示五彩血流通过,脉冲多谱勒显示收缩期负向频移增加。本组24例中20例△P>10 mmHg (83.0%),对照组△P≤5 mmHg。
, http://www.100md.com
    2.2 二尖瓣功能 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阳性者11例,△P为17.6 mmHg (15~36 mmHg),阴性者3例,△P为4.0 mmHg(2.5~11 mmHg),对照组△P≤5 mmHg,对照组均无SAM现象。二尖瓣返流5例(20.8%),且有SAM现象。

    2.3 左室功能 射血分数均大于60%,二尖瓣口测定舒张期多谱勒频谱观察EA双峰,E>A者11例(45.8%),A>E者13例(54.2%)其中6例年龄在50岁以上,平均60岁,不排除因年龄增长左室舒张顺应有自然衰减趋势。

    3 讨论

    本组24例HCM心电图均提示心梗,大部分以坏死性Q波出现,心尖部肥厚的患者以T 波改变为主,Hoyan提示有11.0%无梗死的尸检患者可呈非梗死性Q波[3]。此时,作者从超声多谱勒检查容易鉴别出来。
, 百拇医药
    从发病的年龄来看,HCM患者平均年龄41岁,而心梗病患者平均年龄(64.02±10.25)岁,HCM发病年龄要年轻一些。从临床症状来看,心梗较心绞痛有更剧烈而持久的疼痛,可伴心力衰竭与休克。HCM以胸闷、心悸为主,从声像图上来看有以下现象:①室间隔呈不对称性肥厚,往往向左室流出道 内凸出;②左室流出道 不同程度狭窄;③SAM现象;④主动脉瓣收缩中期部分关闭;⑤室间隔回声异常;⑥左室后壁运动过度增强等。而心梗以局部心肌变薄,节段运动消失为主。SAM产生的机制有多种说法,主要是收缩期高速血流通过狭窄的流出道时产生Venturi效应,吸引二尖瓣向前运动。[1]本组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对称性肥厚3例,不对称室间隔肥厚21例。心尖部肥厚4例,指乳头肌水平以下,无SAM现象,也无△P增高,但可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漏诊。

    有文献认为80%以上的肥厚性心肌病左室流出 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阶差[2]。这种梗阻主要出现在收缩期,近来证实,收缩期血流急速的流经狭窄通道时产生对周围组织的吸力,这种射流效应使二尖瓣前叶前移,从而使狭窄加重,压力阶差增加。本组20例中△P>10 mmg 占83%,而对照组无 一例超过。作者认为静息时△P>10 mmg,特别是伴有SAM现象,高度提示流出道有梗阻。

    [作者简介] 王莉萍(1960-),湖南新化人,大专毕业后一直从事超声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512~522.

    [2] 张 毅,丁怀翌,叶季平,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压差对诊断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1990,6(2):80.

    [收稿日期] 2000-06-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