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1941
医原性胆道损伤10例原因及预防分析
http://www.100md.com 《川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黄义明 严建华 薛会刚

    单位:四川广安县人民医院 638550

    关键词: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121 我院18年间进行胆道手术1250例,发生医源性损伤10例,现就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32~65岁,平均46岁。结石性胆囊炎8例,其中4例并胆囊萎缩。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2例。

    1.2 损伤情况 胆总管横断5例,肝总管横断1例,缝扎胆总管2例,右肝管及胆总管破损各1例。

    2 处理结果
, 百拇医药
    术中及时发现6例,术后出现梗阻性黄胆、胆汁痿各2例。对胆道损伤的处理方法:行胆总管或肝门肝管空肠吻合7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胆总管断端吻合1例,单纯“T”管引流1例。10例均经及时处理治愈。

    3 讨论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道手术最严重的失误,如不及时发现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特别是第一次胆道手术更应避免乃至杜绝造成医源性损伤,因而分析损伤原因探讨预防方法就是外科医师的重要课题。

    3.1 由于反复炎症或多次手术造成术野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楚,强行粗暴地锐解剖肝胆管三角区则很容易损伤肝外胆管,本组3例属此情况,同时也容易造成门静脉或肝动脉的损伤。笔者的体会是首次胆道手术时遇此情况宜采用递行法胆囊切除,紧贴胆囊壁逐一细心地剥离胆囊至颈部结扎胆囊管。如解剖胆囊管困难时可行胆囊大部份切除,余下的胆囊粘膜用石碳酸或5%碘酒烧肠破坏,再在胆囊颈部内前包封闭胆囊管。若需行胆道探查,可先切开胆总管,再行胆囊切除。
, 百拇医药
    3.2 术中异常出血,止血困难时盲目缝扎止血,易部分或完全缝扎胆总管。本组2例胆总管被缝扎即属此类情况。胆道手术时有发生胆囊动脉缝扎线滑脱,或门静脉、肝动脉损伤等情况而产生大出血,此时绝不能慌张,育目钳夹、缝合。可先用拇指和食指控制肝十二指肠韧带,或细心钳夹出血部位时控制出血,吸尽血液,辨认清楚解剖结构,找列出血部位进行相应的处理。

    3.3 麻醉效果欠佳,暴露不充分,过度牵拉胆囊盲目手术造成胆道损伤,本组出现2例。由于胆道手术术野较深,受其影响,显露较难,若麻醉效果欠佳,显露不良,易造成胆道损伤。所以切忌在麻醉不完全,显露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手术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宜改用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以松驰腹肌,达到充分显露以利操作的目的。

    3.4 粗心大意,手术粗暴操作,太快钳夹容易致损伤,本组2例属此情况。少数医师认为胆囊切除是“小手术”不够重视,不按操作原则及步骤,未能充分清楚地显露“三管”关系即盲目切除胆囊、易发生胆道损伤。笔者认为,无论手术难易,都应高度重视,按操作规程仔细手术,才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胆道损伤。亦有将胆总管误认为迷走胆管而将其结扎的报道。

    3.5 大针头穿刺胆总管而引起流胆瘘。由于胆道壁长期炎 症而呈纤维化改变,自身收缩力和愈合力差,加之胆道病变常伴有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术后肠功能紊乱等引起胆道压力升高,只要有小的破损,就会发生胆汁瘘。本组1例胆痿即为此造成,手术时用7号针头穿刺辨认胆总管而未探查总管行“T”管外引流,亦未作腹腔引流,术后发生胆瘘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探查,安放“T”管引流治愈。笔者认为,不需作胆道探查者,原则上不行胆总管穿刺,即使需穿刺辨认胆总管也应用小针头(以5号针头为宜),方可避免这种胆瘘的发生。

    (收稿日期:1998-09-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