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82673
超薄皮瓣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王冰 蔡维奇 张格金 马袖臻 陈皓东

    单位:王冰(宿迁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蔡维奇 张格金 马袖臻 陈皓东(宿迁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宿迁,223800)

    关键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000615 皮瓣坏死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自1991年8月~1998年4月在16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超薄皮瓣覆盖伤口,显著降低了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年龄44~72岁。其中阴茎癌15例,阴囊癌1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上皮癌。施行单纯腹股沟浅组淋巴结清除术16例32侧,并行深组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结清除术13例21侧。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为浅组淋巴结呈阳性16例30侧;深组淋巴结呈阳性10例14侧(编者按:此结果与文献报告不一,例数较高;建议不用“淋巴结阳性”一词,我们估计为淋巴结转移癌)。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13例取腹股沟纵弧形切口,3例取双“T”字形切口。用鼠齿钳提起皮肤边缘,在其深面用尖刀片锐性剥离,真皮下保留脂肪层厚度0.2~0.3 cm。剥离范围上界达髂前上棘连线,下界至股三角下缘,外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以内收肌内缘为界。如发现皮瓣脂肪组织过多,则用剪刀修薄皮瓣,注意避免损伤真皮下血管网。清除浅组淋巴结后作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如浅组淋巴结阳性,则行深组及髂血管淋巴结清扫。清扫完成后,切断缝匠肌近端,保留其血运,填塞股管。皮瓣下置皮管引流,术后适当加压包扎。

    2 结果

    本组16例32侧中,1例1侧发生皮瓣边缘血运不佳,颜色较暗,但未坏死,3个月后色泽转正常,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3例4侧术后出现下肢淋巴水肿,1年后水肿均消失。11例获得随访,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正常。

    3 讨论
, 百拇医药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高达42%。皮瓣坏死可导致局部创面延迟愈合、瘢痕增生及严重挛缩,形成或加重下肢淋巴水肿。为了减少皮瓣坏死,有作者曾设计出多种切口方式,但效果均不理想。手术所游离区域的皮肤血供来自3支浅动脉,即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和阴部外浅动脉。这些动脉均从股动脉近端发出,无论取何种切口,手术必然要切断这些动脉,造成皮瓣特别是皮瓣远端缺血坏死。

    超薄皮瓣又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80年代初期日本整形科学者首先报道并广泛应用的一种皮瓣。这种皮瓣不同于传统的随意皮瓣,其血运的建立和维持介于皮瓣与皮片的形式之间,即一方面通过真皮下血管网动静脉循环,维持皮瓣血运,保证术后早期皮瓣最低限度的血供水平;另一方面,真皮下血管网与创基、创缘血管网建立起所谓的“中介血管”,能更好地维持皮瓣血运。传统的皮瓣血供来自蒂部,往往难以到达皮瓣远端。

    手术游离皮瓣与潜行游离皮瓣不同,无须向皮瓣根部方向逐渐增加厚度,皮下脂肪层保留2~3 mm,厚薄均匀一致即可。皮瓣不要太薄,防止真皮下血管暴露;不要使用电刀,以免伤及真皮下血管网,遇到皮瓣出血时,用纱布压迫即可止血。清除淋巴脂肪组织后,创面如有出血,可用电凝止血,并注意结扎较大血管及淋巴管,防止积血和积液导致皮瓣漂浮。常规将缝匠肌转位,填塞股管,不仅能保护股血管,而且可保持创面平坦,利于与皮瓣密切接触,诱导新生血管长入,防止死腔形成。在皮瓣根部置多孔硅胶引流管,并近根部处戳孔引出,接负压吸引,引流管一般于24 h拔除。(收稿 1999-10-0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