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82968
32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2000年第8期
     作者:张娟 杜洪蓉

    单位:(221006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847 作者对本院自1998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32例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32例均为住院新生儿,其中男18例,女14例,早产儿5例,足月儿24例(其中足月小样儿2例),过期产儿1例,孕周不详2例;日龄:7天15例,8~14天7例,15~21天7例,22~28天3例。

    二、临床表现:32例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均表现有反复呕吐,其中以呕吐待查入院的有21例。呕吐出现时间由生后数小时至出生20天不等,其中生后一周出现的有22例,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其中伴咖啡色胃内容物5例,含黄色液体6例,喷射性呕吐7例,非喷出性25例。主要并发症:吸入性肺炎23例,呼吸暂停4例,(不包括早产儿特发性呼吸暂停及继发于低血糖、低血钙等原因所致),体重不增及营养不良7例,贫血4例,电解质紊乱5例。
, 百拇医药
    三、诊断:本组32例诊断采用食管钡剂造影(GI),按Stephen诊断标准,在5分钟内有3次以上反流发生,即可诊断。采用McCauley分级法,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1例。

    四、治疗: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对Ⅰ~Ⅱ级患儿,将床头抬高至30度卧位,喂以稠厚的奶,少量多餐;Ⅰ~Ⅱ级伴有并发症和≥Ⅲ级者,同时给予西沙比利0.2~0.3 mg/(kg.次),每日3次,于喂奶前30分钟口服。如合并吸入性肺炎者予抗感染治疗,其它并发症予对症治疗。

    五、转归:32例中30例于治疗后1~7天呕吐症状消失,治愈率93.7%,2例(占6.3%)明显好转,临床总有效率100%。全部病例于服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讨 论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与食管正常蠕动、食管末端粘膜瓣、膈食管韧带、腹段食管长度、横膈右脚肌钳夹作用及His角等有关,但主要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的抗反流屏障。
, 百拇医药
    本组32例均表现为呕吐,而呕吐为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临床首先要排除先天性器质疾病和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胃扭转、环状胰腔等,另外,对非器质性和功能性呕吐也需注意鉴别。而本组22例(68.8%)呕吐出现在生后第一周,主要与第一周LES短,贲门压力明显偏低等从而达不到有效的抗反流作用有关,呕吐以食后即吐非喷射性为主,均为胃内容物,其中含胆汁占18.7%,Rode认为系“膈幽门综合征”所致。本组合并吸入性肺炎23例(71.9%),与反流物吸入支气管、肺所致的肺部化学性炎症、肺不张、肺气肿有关。本组呕吐物含咖啡色5例(15.6%),酸性胃液的反流可发生食管炎、食管溃疡,也可由于长期反复呕吐致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贫血和生长发育迟缓,本组体重不增和营养不良7例(21.9%),贫血4例(12.5%)。最严重的可出现频发的呼吸暂停,甚至猝死,本组有4例发生呼吸暂停。因此,新生儿凡有不能解释的呕吐、呼吸暂停、反复发作的肺炎等症状,应考虑到GER的可能,及时进行食管钡剂检查,该检查是确定有无反流的一种重要客观证据,为简单易行的普及型检查方法,可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应早期给予治疗。首选体位治疗,前倾俯卧位30度为最佳抗反流体位,本组患儿均用头部抬高30度,饮食调节,少量多餐的厚奶,抗反流药物选用新型有效的食管胃肠道动力剂-西沙比利,它可增加胃排空及LES张力,部分作用类同胆碱能机制,增强肌间神经丛中释放乙酰胆碱。本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100%,与林氏报道相符。故此药是治疗新生儿GER的理想药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