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传染病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83783
手足口病3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牛录清 董伟 程铮

    单位:075100 河北省张家口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华传染病杂志990422 1997年夏季我院门诊就诊患儿中以发热、皮疹为主要表现明显增加,后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诊断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现就住院的33例患儿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33例患儿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6个月~5岁,其中<2岁25例,占75.8%。流行季节主要集中在6~8月份,7月份为高峰期。

    二、临床表现
, http://www.100md.com
    以皮疹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皮疹,好发部位为手心、足心、口腔粘膜、肛周,少数患儿的四肢及臀部亦可见皮疹,躯干部极少。皮疹特点为手足掌跖及指趾边缘的疱疹性皮疹,疱疹如小米粒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扁平样,周围绕以红晕,皮疹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口腔疱疹多见于颊粘膜及舌尖,易破溃成溃疡引起疼痛、流涎和拒食。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发热多发生在皮疹之前,体温在38.5~40.0℃,热型不规则,热程2~6天,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2例患儿出现烦躁、惊厥、颅内压增高等症。1例患儿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迅速增大、休克等急性循环衰竭的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多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取咽拭子、大便及疱疹液经河北省卫生防疫站做病毒分离结果为肠道柯萨奇病毒A16

    四、治疗及预后

    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结合对症、支持疗法辅以中药清热解毒等综合治疗。一般患儿我们多采用利巴韦林或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滴注,辅以双黄连口服液、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等,较重病人除以上治疗外,我们加用了阿昔洛韦口服或干扰素肌注。所有病人均注意了支持疗法,尤其是口腔疱疹较重不能进食者,均注意补充热量及电解质。有并发症者除常规治疗外按各自的治疗原则处理。本组患儿病程约7~10天,除1例合并病毒性脑炎和1例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提示如无严重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2例死亡病例均在1岁6个月以下,提示年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 百拇医药
    讨论

    近年来,经研究证明本病的病原体为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和肠病毒71(C-A16;E-71)。尤其是E-71是各地HFMD的主要病原体。致病性较C-A16强。我地区本次流行,病毒分离结果为C-A16,亦发生2例患儿死亡,证明C-A16病原在发生大流行时同样有很强的致病性。如发生并发症亦有较高的病死率。本病多发生在4岁以内的小儿,其中2岁以内为最多,约占80%左右。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每年的6~8月份是流行季节,7月份为高峰,本组资料与之相符。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菌者。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粪便中病毒的含量也很大。传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亦可由被污染的物品经口感染。感染病毒后经5~7天的潜伏期在肠壁细胞中增殖,进入血液后在易被压迫的部位如手、足自血流中游离出来在这些部位的细胞中增殖并引起病变。本病的病原体对乙醇及多种化学药品有一定的抵抗力。小儿多对其易感,预防上主要为隔离患儿,作好乳幼儿的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本病如无严重并发症一般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孙成斋综述.手足口病,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81,8:246-248.

    2 吴瑞平,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第六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95.805.

    3 刘辅仁主编.实用皮肤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29-130.

    (收稿:1998-12-07 修回:1999-06-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