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3861
产褥期盆腔血栓性静脉炎8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郭海雁 张德久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51900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0162 产褥期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是产褥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尚属少见。本文收集8例,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文资料来源于1993年9月至1999年9月期间,发生产褥期盆腔血栓性静脉炎8例(本院5例,外院3例),同期院内外分娩人数38 210人,剖宫产6 722人,发病率0.021%,占剖宫产0.120%。年龄23~34岁,平均28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1例,单胎妊娠7例,双胎妊娠1例,孕周37~43+5周,胎膜早破4例,中度妊高征1例,产后出血4例,均为剖宫产,6例是硬膜外麻醉,2例是局部麻醉。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发病时间为产后1~19 d,平均5.7 d。全组患者均先出现持续低热,几天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可达41℃,高热时用物理或(及)药物降温无效,高热持续0.5~2 h后即使不予任何处理,体温也能降至正常,1 d起落数次,反复发作。而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中毒外貌,其中4例伴有下腹疼痛及轻压痛,3例恶露有臭味,2例附件区有触痛索状物,1例B超提示附件有包块,3例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均为厌氧菌,但血培养为阴性,4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例中度贫血,4例血小板及红细胞压积升高,无一例出现下肢疼痛及水肿,经足量抗生素治疗无效。

    1.3 处理及预后 本组8例应用肝素治疗12~24 h体温下降至正常,平均18 h,稳定7 d后出院,继续服用双香豆素等6~8周,治疗期间无出血并发症出现,随访4个月至6 a未见异常。

    2 讨论

    2.1 本组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可能因素有 ①血液高凝因素:本组有4例血小板及红细胞压积异常升高,占4/8,1例妊高征,占1/8,4例产后出血,占4/8。②感染因素:本组病例均存在着一种或多种引起感染的诱发因素。据报道,剖宫产后感染率及其严重程度均较经阴道分娩者为高,本组病例均为剖宫分娩亦支持这一观点。血栓性静脉炎多为厌氧菌感染所致,厌氧类杆菌能分泌肝素酶,分解肝素起促凝作用[1]。本组有3例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均为厌氧菌。③手术因素:剖宫产手术,尤其硬膜外麻醉时,静脉扩张,血流缓慢;手术操作损伤血管壁;大量输血和使用止血药;术后长期卧床等都促使血栓形成。
, 百拇医药
    2.2 诊断 由于病变部位深,多无肯定的阳性体征;仅2例在阴道穹窿部、宫旁附件区触及硬而触痛的索状物;因多为厌氧菌感染,血培养常为阴性;普通B超检查难以发现病灶,CT,MRI虽可辅助诊断,静脉造影可显示静脉阻塞部位。但因此病往往是基层医院发病率高,而基层医院辅助检查设备落后,难以确诊。因此,有些学者提出,产褥感染经强有力抗生素治疗48~72 h后,仍持续弛张高热,妇科检查及B超图像未发现盆腔脓肿时,即应高度怀疑此病,静脉滴注足量肝素36 h后,如体温恢复正常,即可确诊为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本组除首例通过手术诊断外,余7例均主要靠肝素诊断性治疗。

    2.3 治疗 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在应用对厌氧菌和需氧菌均有效的抗生素基础上加用抗凝、祛瘀、溶栓疗法。①首选抗凝疗法:常用肝素和香豆素衍生物,肝素能使此病呈戏剧性好转,其药理作用是降低血液粘度,促使血液流动,阻止血栓形成,增强纤溶活性,使抗生素在脓毒性病灶中更有作用。但应注意肝素治疗后2.4%病例并发广泛性出血[3],因此用药过程中应监测凝血机制,使凝血时间延长至20~30 min,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到正常对照的2~2.5倍即可。②祛瘀疗法可作为辅助疗法或者是预防应用: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口服潘生丁和阿斯匹林,减低血液粘度和防止血小板聚合。③溶栓疗法仅适用于病程不超过72 h的患者,常用溶栓剂有尿激酶和链激酶两种。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禁忌使用抗凝治疗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结扎受累静脉或取出栓子,但术后仍应继续药物治疗2个月,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丛克家.妊娠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论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3,197

    2,马庭元.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术后病率.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论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3:741~744

    (收稿日期:1999-09-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