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83976
“逐水活血理气方”治疗顽固性肝性胸水和腹水2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7期
     作者:杨永华 汤礼文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990717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1999)07032501 1986~1996年我院应用自拟中药“逐水活血理气方”为主治疗顽固性肝性胸水和腹水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本组20例患者均经过西药对症、支持治疗,但胸、腹水仍反复发作。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5~76岁,平均58.5岁;病程:3~6个月4例,6~12个月9例,>1年7例。病因:肝炎后肝硬化伴胸、腹水12例,肝癌伴胸、腹水6例,乙醇性肝硬化伴胸、腹水2例。其中单纯右侧肝性胸水14例,双侧6例。全部患者均经生化检查、X线胸片、B超、胸水和腹水常规检查而确诊。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750.2~3 167.3 nmol.s-1.L-1,白蛋白(Alb)19~29 g/L,总蛋白(TP)42~62 g/L。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自拟中药“逐水活血理气方”:葶苈子、片姜黄各12 g,黄芪、地龙、炒淡芩、炒枳实、猪苓、茯苓各15 g,炒白术、赤芍、白芍、鳖甲、龟版各10 g,川椒目5 g,半边莲30 g,大枣10枚,参三七3 g(分2次吞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黄疸者加茵陈、大黄;阴虚者加沙参、枸杞、女贞子;大量胸、腹水者加大腹皮、葫芦瓢、干蟾皮等。30日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程度不同,治疗1~3个疗程。同时用西药保护肝功能、利尿,给予白蛋白和对症支持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期间每日记录出入量和测量腹围,每周B超测定胸水和腹水1次。每月复查肝功能、X线透视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胸、腹水消失,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倒置纠正,ALT<666.8 nmol.s-1.L-1,Alb>35 g/L,TP>72 g/L〕,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好转:胸水消失,腹水减少50%以上,主要症状、体征减轻,腹围减少5~10 cm,随访半年,肝功能好转,但仍有轻度异常(A/G增大,但仍<1,ALT<1 333.6 nmol.s-1.L-1,Alb<35 g/L,TP<72 g/L);无效:胸、腹水减少<50%,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肝功能无好转。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

    3 讨 论

    3.1 本组患者原已经过阿卡明、肝泰乐、安体舒通、白蛋白等西药治疗,疗效不满意,胸、腹水仍反复发作;经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5%。

    3.2 肝性胸水和腹水属中医“悬饮”、“臌胀”等范畴。中医认为水液的输布与排泄主要依赖三焦作用,因三焦主持全身气化为运行水谷津液的通道。三焦分布与所属脏器关系而言,肺居上焦,通调水道;脾居中焦,运行水谷精微;肾处下焦,调节水液,分清泌浊。而肝之疏泄功能却始终贯彻其中,共同完成体内水液的吸收、运行、输布、排泄等作用。故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而致气滞、血淤与水停,进一步可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三焦不利,气道闭塞,水液停聚胸胁而发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肝内淤血重,则肝功能差,肝细胞制造白蛋白的功能下降,同时淤血可引起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升高,A/G比例倒置〔1〕。肝内淤血引起纤维增生,破坏肝脏结构,引起肝内血液循环障碍,致门静脉高压,淋巴回流受阻,胸水吸收力低,从而发生肝性胸水和腹水。肝性胸水和腹水可能由于乙肝免疫复合物在胸膜的沉积、胸膜小动脉和微血管弥漫性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所致〔2〕。故淤滞不化,水无出路,肝之疏泄、脾之运化、肺之气化、肾之开合功能难以启动,腹水悬饮难消。根据臌胀的主要矛盾为淤血,治用地龙、赤芍、片姜黄、参三七等活血化瘀,通络利水,扩张血管,增强肝脏血流量,改善门静脉高压和淋巴回流,从而减少病变部位的缺血,改善营养和氧气的供应,以防止肝细胞的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其中参三七又助黄芪、白芍益气补血柔肝,使白蛋白升高,球蛋白下降,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胸腔为肺之所居,故用葶苈子、大枣泻肺逐饮而不伤正;配合猪苓和茯苓、川椒目、枳实、半边莲、淡芩理气健脾,清热利水,使邪有出路;而淡芩、半边莲又有抗炎解毒作用,配合鳖甲、龟版提高血浆白蛋白、维生素增强免疫功能,预防门静脉感染,促进肝功能恢复,加强利水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养肝理气、活血化瘀、泻肺逐水之功;配合西药利尿、保肝和补充白蛋白等措施加速胸水和腹水的吸收和消散,可缩短疗程。
, 百拇医药
    3.3 肝性胸水和腹水属肝硬化失代偿期晚期病证预后不良。不伴有腹水的肝性胸水临床十分罕见〔3〕。中药无不良反应,能避免和减少穿刺所致的创伤和感染,加上中医治疗以调节整体功能为原则,具有攻逐病邪而不伤正的作用。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增效补缺、相得益彰的功效。

    作者简介:杨永华(1957),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周红.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36例的临床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8):456457.

    〔2〕彭吉军.肝性胸水的特殊类型.临床内科杂志,1994,11(6):22.

    〔3〕王仲会,杨玉秀,王树歧,等.肝性胸水54例临床分析.实用内科杂志,1990,10(6):306307.

    (收稿日期:19990127 修回日期:199905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