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肿瘤防治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4359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刘仓

    单位:刘仓(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外科学 梁山县 272600)

    关键词:CT;活检;临床意义

    肿瘤防治杂志000437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571(2000)04-0423-01

    1995年11月~1998年10月,对44例肺部周围型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活检,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4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0岁。刺激性咳嗽,偶有痰中带血丝32例;发热、咳脓痰2例;胸部疼痛不适5例;无症状,查体发现5例。全组病人均经痰细胞学检查(连续6次以上),痰查抗酸杆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能确诊。

    1.2 方法

    使用带槽穿刺针进行穿刺活检。穿刺前常规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检查,根据胸部X线片病变位置的不同,选择病人体位,摆好体位后,进行CT扫描选择穿刺点,置一金属标记,再次扫描确定穿刺位置。对穿刺点的要求是:选择在肋间隙,距病灶中心位置最近,避开大血管和肺大泡,最好能避开叶间裂,测出肿瘤中心距穿刺点的距离及进针角度,消毒后局部麻醉,穿刺针达皮下后嘱患者屏气,快速进针达预定部位,然后嘱患者平静呼吸,再行扫描,证实穿刺针在病变内后,拔出针蕊,接50 ml注射器,在20~30 ml负压下小幅度提插3~4次,去掉负压,拔出穿刺针,将穿刺物涂片6~8张,送细胞学、细菌检查;若有较多的组织或凝血块,则用针头挑出,固定于95%酒精中,送病理学检查。穿刺局部加压包扎。术后1 h、24 h分别进行胸部透视,以观察有无血、气胸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3 结果

    44例病人经皮肺穿刺术后均行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恶性病变者38例,其中腺癌24例,鳞癌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未定型者4例。诊断为非恶性病变者6例,其中肺结核4例,肺脓疡2例,全组患者穿刺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咳血痰,术后2天未经特殊处理自愈,2例发生气胸、均自行吸收痊愈。

    2 讨论

    肺部周围型病变痰脱落细胞学阳性率较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难以确诊,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型病灶的定性诊断是一种良好手段。早期肺穿刺活检的定位设备为X线和B型超声,因定位及穿刺技术的原因,其准确率较低,对肺内周围型小病灶的诊断更为困难,CT定位经皮肺穿刺可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位置及其周围器官的关系,可选择最佳穿刺部位,避开病灶低密度坏死区取材,提高了诊断率,由于准确的选择穿刺部位及进针途径,明显降低了肺穿刺的并发症。

    收稿日期:2000-01-25

    修回日期:2000-03-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