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师杂志》 > 2000年第12期
编号:10285355
2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师杂志》 2000年第12期
     作者:林桂真 黄仁魏 夏忠军 梁宁宁

    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广东 广州 510630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细胞;形态;病理学

    中国医师杂志001224[中图分类号] R446.8;R730.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372(2000)12-0745-01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临床上以持续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恶病质等症状,病情复杂、凶险,死亡率高。同时某些疾病与恶组在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并且在骨髓形态学上出现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容易误诊。现将我院从1971~1998年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病26例骨髓进行复习,分析恶组形态学特点。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3~67岁,平均31岁。

    1.2 临床资料 26例均出现不规则发热,有的持续高热,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均减少。临床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占25%;肝、脾肿大者占57%;肝肿大者占11%;单纯淋巴结肿大者占7.0%。

    2 实验室结果

    2.1 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 患者骨髓涂片经干燥后,常规瑞氏染色,油镜观察分类。26例骨髓细胞均出现异常网状细胞,可见胞体大小不一,核呈多形改变,核形不规则,有双核、多核、巨大核;核染色质粗细不均、块状或粗粒粗乱状,亦可见折叠扭曲状;核仁大而清晰,多为1~3个,呈紫蓝色;胞浆多少不一,较丰富,浆深蓝色,呈不透亮雾状,着色不均匀,无颗粒或见数个颗粒,胞浆边缘不整,可见突起,亦可呈撕扯状胞浆。同时伴有吞噬网状细胞增多,吞噬有核红细胞、血小板、成熟红细胞等。
, 百拇医药
    2.2 骨髓中网状细胞比例 26例患者网状细胞比例在分类细胞中约占5%~48%之间。粒细胞系统受抑制,占67%;红细胞系统受抑制,占32%;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占29%;巨核细胞系统受抑制,血小板减少,占82%。

    3 讨论

    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确诊常较困难,骨髓形态学检查对恶组的确诊有重要作用。而形态学上,恶组与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有相似之处,常易误诊。从本文2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分析中,发现异常网状细胞畸形明显,特别是细胞核的染色质越粗,呈块状,核形越畸形,恶组的诊断愈明确[1],细胞着色不均匀:如细胞着色深浅不均,浆色不透亮,也有较重要的意义。以上形态学特点,可认为是恶组细胞形态的主要特点。骨髓涂片中寻找异形组织细胞,对诊断恶组有重要作用,多次多部位穿刺及涂片,在边缘及片尾寻找恶组细胞对提高诊断非常重要;骨髓活检不应忽视[2]。骨髓中恶组的细胞比例对恶组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不是确诊的依据。在本文观察中,骨髓中恶组细胞比例最高为0.33,最低仅占0.05。
, http://www.100md.com
    除组织细胞形态异常外,正常造血常受抑制,三系细胞减少。受抑制比例较高为巨核系,占0.82,血小板减少,其次为粒系,占0.67。是否可做为恶组的诊断依据之一,值得探讨。

    由于恶组细胞与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在临床及形态上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有个别患者在诊断上不易鉴别,故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江荣林等报道,有将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传染性疾病[3],亦有将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恶组者。前者在细胞形态学上虽有与恶组细胞相似之处,但成熟网状细胞的比例较高,无异形组织细胞,可资鉴别。

    参考文献

    1,张杰.47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血象与骨髓象分析.临床检验杂志 1997;15(4):245~246

    2,方楚成,郭仁慈,章正华,等.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7;1(4):37~38

    3,江荣林,张长.误诊为传染性疾病的恶性组织细胞病9例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7;15(3):175~176

    [收稿日期:2000-01-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