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计划免疫》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5495
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野毒株已接近灭绝
http://www.100md.com 《中国计划免疫》 2000年第1期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中国计划免疫000128 1988年召开的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WHA)决定在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从那时起到现在,这一进程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美洲、中亚、欧洲和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已无脊灰。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脊灰宿主区主要存在于印度次大陆和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

    消灭脊灰的根本目标是阻断脊灰病毒的传播,目前这一工作已取得重大的进展,1988年存在的大多数脊灰病毒血清型已消失,最大的收获是脊灰病毒Ⅱ型已从自然界消失。

    在使用疫苗前,脊灰病毒的三种血清型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自60年代中期以来,在免疫接种率高的地区,脊灰病毒Ⅱ型引起的病例迅速减少;到70年代中期,北美和西欧这些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及日本未出现本土病例。80年代在中美州、巴西、南非、中国、苏联明显减少,但在哥伦比亚、秘鲁、越南仍有循环。1990~1998年在埃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曾最后分离到。到1999年,只在印度的恒河地区发现有脊灰病毒Ⅱ型的宿主存在。

    现在脊灰病毒Ⅱ型的传播基本局限在印度的比哈尔邦和北方邦两个地区,总人口约2.1亿。研究发现,脊灰病毒在这两个地区的流行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最近5年,脊灰病毒Ⅱ型在印度广泛传播,临床分析表明基因存在多样性,并有多个独立的宿主存在。这两个地区最近(1998~1999年)的病毒分离结果很相似,表明脊灰病毒Ⅱ型目前只有少数的传播链。这两个邦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覆盖率低、人口密度大、出生率高、卫生条件差及潮湿的亚热带气候等。为控制脊灰病例的发生,阻断脊灰病毒的传播,印度政府计划在1999年10月~2000年1月开展4轮国家免疫日(NIDs)活动;并于2000年2~3月在比哈尔邦和北方邦开展大面积扫荡接种运动。

    通常,脊灰野毒株消灭的顺序为Ⅱ型→Ⅲ型→Ⅰ型。由于过去脊灰病例监测系统不灵敏、早期病毒分类不清楚,很多国家都不知道脊灰病毒Ⅱ型野毒株消失的具体年代。因为脊灰病毒Ⅱ型引起的病例最少,因此通过脊灰病例监测系统检测到脊灰病毒Ⅱ型野毒株比其它二型为少。

    目前,在接种率较低、监测系统不灵敏的国家,如:安哥拉、民主刚果和埃塞俄比亚,仍可能存在着脊灰病毒Ⅱ型传播。但是,过去的10年中,在这些国家及其周边地区只检测到脊灰病毒Ⅰ型和Ⅲ型野毒株。在未来的一年中,人们在自然界发现的脊灰病毒Ⅱ型可能是来自口服脊灰疫苗(OPV)。然而,为达到2000年消灭所有脊灰野毒株的目标,还需加强免疫和监测活动。

    (WHO. Progress towards global poliomyelitis eradication-The approaching extincion of wild poliovirus type Ⅱ. WER, 1999, 74(34): 286~288. 马丽莉摘译,訾维廉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