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2000年第12期
编号:10285873
超声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12期
     作者:张锦 肖跃明 戴经捷 孟雅君 刘家利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 116033

    关键词: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001218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耳科疾患,以往多采用X线诊断,也有用超声仪经乳突法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报道。随着高频探头的应用,超声检测技术日臻完善。为克服中耳内气体的干扰,通过改变检测条件,建立液态透声窗,经外耳道超声可准确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5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15~76岁,经手术证实。

    仪器采用多尼尔(Perform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10.0 MHz。患者取枕侧卧位,病耳向上,滴入液体介质(氯霉素滴眼液),使之充盈于外耳道和中耳鼓室腔,探头贴上无菌膜进行检测,可变换角度以取得满意图像,必要时将耳廓向后上方提拉,使外耳道生理弯曲消失。为便于检测,令患者做捏鼻鼓气动作。图像中可见介质在中耳鼓室腔内移动,以帮助识别腔内结构。检测结束后,嘱患者病耳向下侧卧,排出介质。

    结果

    经外耳道透声窗探测上鼓室胆脂瘤声像图(图1): 鼓室腔内为无回声区(介质),无回声区内见不规则低回声区,厚度依病变程度从 0.1 cm至 2.0 cm不等,多数在 1.0 cm左右。通常低回声区内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中等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缘呈虫蚀状,小者似绿豆,大者几乎占据整个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后方听小骨正常形态消失,可见略粗大条索状强回声,中间呈不均等点状低回声,两端回声增强,受累及的听小骨位置明显后移。

    图1 上鼓室胆脂瘤声像图(1-胆脂瘤,2-上鼓室盖,3-听小骨)

    本组25例超声探测结果与X线头颅Mager位、Schiiler位平片及手术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25例胆脂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X线诊断符合率为48%(12/25)。25例胆脂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讨论

    胆脂瘤呈非实质性瘤体,是由中耳内上皮组织脱屑堆积而成,肉眼观察为“豆渣样”块状物,好发于上鼓室盖。在影像诊断上X线应用较早、较普及。B型超声经乳突法探测胆脂瘤也有较好的诊断符合率。

    慢性中耳炎为常见中耳疾病,其主要体征为患者均有鼓膜穿孔且多数不能自愈,建立经外耳道透声窗,通过鼓膜破孔向中耳滴入液体介质,使之充盈于外耳道和中耳腔,从而改变中耳检测环境,达到预期效果,获得了满意的图像,大大提高了诊断符合率。超声诊断本病具有对人体无害、操作简便、直观、经济、报告迅速等特点。为避免病变程度较轻时误诊和漏诊,经外耳道透声窗进行探测时,应多角度进行动态观察。

    (收稿日期:2000-05-1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