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6003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张银环

    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老年病科武汉,430022

    关键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000401 近年由于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全面深入研究,提出了急性缺血冠状动脉综合征(AICS)新概念。AI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的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缺血性猝死。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后,其临床表现可不尽相同,AICS中血栓各具特点,故新近对缺血性心脏病采用了新的分类方法,即把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二者通称为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UCAD)。尽管,UCAD的主要临床症状仍是缺血引起的胸痛,但它的预后及处理与Q波性心肌梗死(QMI)截然不同。而不稳定型心绞痛与NQMI无法在初诊时鉴别,故二者的处理是一样的。

    UCAD是一种中间状态,通常是由某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引起,即斑块破裂处迅速生成血小板血栓使血流减少,但通常不完全阻断血流;与之相反,QMI患者受累动脉发生完全闭塞更多见,其阻塞物通常是富含纤维蛋白的“红色”血栓,这种血栓易被溶栓药物所溶解。不难看出,临床医生必须及时准确的诊断处理UCAD。
, 百拇医药
    UCAD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诊断通常建立在典型病史、体检和心电图上,随后测得的反映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可进一步为诊断提供依据,且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心电图中伴有Q波的ST段抬高意味着透壁心肌梗死(MI)的发生,对这种患者应当按照MI常规处理。当ST段压低>0.5 mm、ST段抬高>1 mm或T波倒置,而无Q波出现时则支持UCAD的诊断。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正常则UCAD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无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UCAD的诊断。心电图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无论最终自行回复还是使用硝酸盐制剂后回复,都充分支持UCAD的诊断。单纯的T波倒置是相对“良性”表现,即其预后优于ST段压低或一过性抬高的患者。

    根据UCAD的发病机制,一旦诊断确立并非溶栓而应作如下治疗:①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已成为UCAD或QMI患者常规治疗的组成部分;最近人们还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每d<100 mg)对心脏事件的预防与以往大剂量使用同样有效,而且小剂量较少引起胃肠道刺激,更易为患者所接受。UCAD患者均应尽早给予常规的阿司匹林治疗,初始的负荷剂量为160~325 mg,而后用75~160 mg维持量终身维持。②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是静脉内注射肝素的替代疗法。由于其生物利用度几乎为100%,其作用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因而无须监测便可安全使用。一般可在UCAD患者中使用8 d,但在停用肝素的即刻,UCAD患者病情反跳的危险性最大,并且在发病后的12周内始终处在进一步发生缺血的危险之中。因此,延长抗凝治疗时间,从理论上讲对控制病情具有优势。而低分子肝素的特点使之较普通肝素更适合于长期治疗,最近国际大规模临床观察结论,对于NQMI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3个月,逐渐减量,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复发。③抗缺血治疗:静脉滴注或舌下含服硝酸盐制剂有助于缓解疼痛,剂量可加大到可处方剂量或直到患者发生头痛、低血压等副作用。UCAD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一定理论依据,心率<60 次/min,心肌氧耗减少,因此必须调整剂量,直至心率降低而同时保持血压正常。在UCAD患者中应选用长效钙拮抗剂,地尔硫或维拉帕米等在不同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前提下能安全应用。④溶栓治疗:UCAD患者一般禁忌溶栓治疗,除非有发生透壁(Q波)MI的证据。有试验发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使UCAD患者的预后恶化。与安慰剂组对照,使用tPA的UCAD患者中MI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亦有报道对某些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有效者(见本期临床研究第2篇)。

    (收稿 2000-02-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