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86046
苯丙酸甲酯盐酸盐联合异丙酚预防气管插管时不良心血管反应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8期
     作者:陈棉生 吴励文

    单位: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515031

    关键词:苯丙酸甲酯盐酸盐;异丙酚;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广东医学000842

    【摘要】 目的 应用超短效β1受体阻滞剂苯丙酸甲酯盐酸盐和 快速静脉镇静药异丙酚预防全麻气管插管时不良心血管反应的效应。方法 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 分为两组,组Ⅰ(n=50)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 mg/kg、阿曲库铵0.8 mg/kg麻醉诱 导后,静注苯丙酸甲酯盐酸盐1 mg/kg后3 min气管插管;组Ⅱ(n=50)为对照组,用芬太 尼2 μg/kg、硫贲妥钠8 mg/kg、阿曲库铵0.8 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测定比较麻醉 前,麻醉诱导后1,3,5,1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的变化。组Ⅰ随机抽取1 0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前、后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 结果 组Ⅰ与组Ⅱ比较,全麻气管插管后心率减慢、收缩压、舒张压、平均 压的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组Ⅰ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浆中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变化不明显(P>0.05)。说明应用苯丙酸甲酯盐酸盐与异丙酚能更 有效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结论 苯丙酸甲酯盐酸盐与异丙酚联合给药能更 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时不良心血管反应。
, 百拇医药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常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心率明显增快,甚者心律 失常等不良心血管反应。本研究采用超短效β1受体阻滞剂苯丙酸甲酯盐酸盐联合速效静 脉 镇静药异丙酚,能更有效地缓解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1998年12月至1999年12月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患者100例 ,心肺功能正常,ASA Ⅰ~Ⅱ级,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基 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

    1.2 用药方法 组Ⅰ(n=50)用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8 mg/kg 、异丙酚2 mg/kg、苯丙酸甲酯盐酸盐1 mg/kg静注后3 min行气管插管;组Ⅱ(n=50)用 芬太尼2μg/kg、硫贲妥钠8 mg/kg、阿曲库铵0.8 mg/kg静注后3 min行气管插管。控制呼 吸,2%~4%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或静脉麻醉。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入手术室测定心率及血压值作为基础值;在麻醉诱导前 、后,静注苯丙酸甲酯盐酸盐和异丙酚后1,3,5,10 min测定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 均 压的变化。气管插管期间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组Ⅰ随机抽查10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前、后肘 静脉血5 ml,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两组患者基础值差异无显著性 。两 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1,3,5 min HR,SBP,DBP,MBP与基础值比较,组Ⅱ各项指标从插管后1 ~5 min显著升高(P<0.01),而组Ⅰ变化不显著(P>0.05)。组Ⅰ与组Ⅱ 上述血 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组Ⅱ从插管后1~5 min明显升高(P<0.01),至10 min时接近 基础值。详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s 组别

    基础值

    插管前

    插管后(min)

    1

    3

    5

    10

    HR

    Ⅰ

    81.5±7.6

    79.7±9.5
, 百拇医药
    86.4±7.2△△

    89.2±7.5△△

    87.1±5.2△△

    84.5±6.7

    (次/min)

    Ⅱ

    80.8±5.8

    87.4±7.5+

    105.6±9.8++

    108.5±6.7 ++
, 百拇医药
    104.6±7.3++

    86.1±6.3+

    SBP

    Ⅰ

    16.5±2.1

    14.7±3.2

    15.1±3.4△△

    16.9±1.7△△

    15.8 ±2.3△△

    14.6±2.2
, 百拇医药
    (kPa)

    Ⅱ

    15.9±3.1

    16.5±1.8

    20.4±1.8++

    19.8±1.4++

    18.7±2.6++

    17.1±1.8+

    DBP

    Ⅰ

    10.6±2.5
, 百拇医药
    9.9±1.8

    10.8±2.3△△

    9.6±3.2△△

    9.3±1.3 △△

    9.8±1.9

    (kPa)

    Ⅱ

    11.5±3.2

    9.8±2.1

    16.7±1.8++

    17.8±2.7++
, http://www.100md.com
    11.8± 1.5

    11.3±1.2

    MBP

    Ⅰ

    9.7±1.6

    8.6±1.8

    10.3±2.6△△

    11.5±2.4△△

    10.3±2.2 △△

    9.8±1.9

    (kPa)
, 百拇医药
    Ⅱ

    10.3±1.6

    10.6±1.8

    16.5±2.5++

    17.4±2.6++

    15.8±2.4++

    12.5±2.8+

    与基础值比较+P<0.05,++P<0.01;与组Ⅱ相比△P<0.05,△△P<0 .01

    2.2 组Ⅰ患者气管插管前、后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 插管前为42.6 7±24. 9,插管后为47.51±29.2,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12,P>0.05)。说明应用苯丙 酸甲酯盐酸盐和异丙酚后气管插管时,机体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量无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气管插管时常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是插管时直接喉镜和插管操作对咽喉气管部的感受器的 强烈刺激所致,引起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所致[1]。 它对原先已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缺血性或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有相当危害性,须设法避免 [2]。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苯丙酸甲酯盐酸盐与异丙酚联合应用,抑制机体对气管插管 刺激 时,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过去有资料显示:气管插管时血浆中肾 素-血管紧张素含量明显升高[3]。本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1,3,5 min HR,SBP,DBP,MBP与基础值比较,各项指标组Ⅱ从插管后1~5 min显著升高(P<0.0 1),而组Ⅰ变化不显著(P>0.05)。组Ⅰ与组Ⅱ上述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组Ⅱ插 管后1~5 min明显高于组Ⅰ(P<0.01),从而可以看出抑制心血管反应组Ⅰ比组Ⅱ作 用 强,组Ⅰ比组Ⅱ效果优越。在气管插管时静注苯丙酸甲酯盐酸盐1 mg/kg及异丙酚2 mg/kg后 ,抽血样通过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记录同一时点的收缩压(SBP),舒 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其结果经t检验,P>0.05。说明应用苯丙酸甲酯 盐 酸盐与异丙酚后,气管插管前、后机体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量无显著性差别;从而说明 本研究能迅速有效地预防气管插管时不良心血管反应,使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得到 抑制。
, 百拇医药
    苯丙酸甲酯盐酸盐是一超短效β1肾上腺素能阻滞剂,能选择性作用于心脏,从而减慢心 率和降低动脉血压,与异丙酚联合应用能迅速镇静催眠阻断心咽喉反射,扩张外周血管,抑 制交 感神经系统和神经反射的综合效应[4]。两药联合应用效果增强。本组临床观察未 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有9例出现短暂性低血压,加快输液,或静注麻黄素5~10 mg可恢复正 常水平。苯丙酸甲酯盐酸盐的分布半衰期短,仅2 min,消除半衰期约9 min。其迅速起效及 较短的半衰期对于临床状况不稳定的患者,能在几分钟内获得临床所期望的效果。苯丙酸甲 酯盐酸盐输注中断后在10~20 min内使临床作用基本消失。在红细胞溶质中的酯酶可将苯丙 酸甲酯盐酸盐代谢成其酸性代谢物(ASL-8123)和甲醇[5]。而异丙酚药物分布半衰 期2~4 min,消除半衰期30~60 min,具有分布消除迅速的特点。苯丙酸甲酯盐酸盐与异丙 酚两药联合应用,特别适用于预防气管插管时这一短暂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但两药作用使血 压下降,注药速度不能过快。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李明强,龚正声.硫酸镁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中华麻醉学杂志,1992 ,12(5):290

    2,刘俊杰,赵 俊,主编.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97

    3,王明玲,曾邦雄,刘俊杰,等.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研究.中华麻醉 学杂志,1996,16(5):235

    4,肖旺频,应德坤,陈建辉,等.异丙酚静注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副反应.临 床麻醉学杂志,1993,9(2):89

    5,李天云,编译.超短效阻滞剂艾司洛尔的临床合理使用.国外 医学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7,18(5):278

    (收稿日期:2000-04-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