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6174
积极培养21世纪高水平儿科医学人才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魏光辉 杨锡强

    单位:魏光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400014);杨锡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400014)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000101 建国以来,我国儿科医学教育事业在几代儿科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经过艰苦的发展历程,培养出了大批专业人才。任何一种教育的目的都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儿科医学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充实和发展医学教育事业,以适应占我国总人口1/3的全社会儿童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21世纪即将来临,如何培养新世纪多层次、高水平的儿科医学人才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一、 关于在校医学教育

    四十年来,我国儿科系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面对新的医疗形势,尤其是面对21世纪新的医疗需要的情况下,教育部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决定停止儿科系本科教育。实际上,该决定一方面是对我国人口多,2/3的病人在农村和基层的就医状况的医疗资源的调整,明确了今后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为培养内、外、妇、儿并重的多能医生或全科医生;另一方面,也是对儿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全科医生的基础上,通过毕业后严格、强化性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儿科专业医师。
, 百拇医药
    教育部、卫生部及各高校已广泛开展了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大讨论,也进行了一些可行性的前期研究。其目的是提高在校医学教育的质量,使之更加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化、疾病谱的衍变和医学科技的发展,解决专业口径窄、人文教育薄弱、预防观念不强、教学方法不活等目前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21世纪的在校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现仅就以下问题谈些初浅的意见。

    (一) 医学理念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作为医生,不仅需要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学生在头两年教育中接触病人的机会少,多半只从书本上接受一些非感性的理论知识,对医学理念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为适应21世纪以病人为中心的卫生保健服务模式的转变,医学生应该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病人。与病人相互沟通,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尽早将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加深,增大书本外获取的信息量;而且,能使学生尽早建立医学理念、医生形象、责任心和使命感,逐渐培养职业素质,学会尊重病人,重视病人,关爱病人。病床旁的实践性教学,会因病人的适合性、合作性而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职业性病人(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将作为培养21世纪医师的教学手段,达到学生实践的目的。
, 百拇医药
    (二)课程的调整

    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改革、调整是当前医学界的热门课题,也是一大难题。我们认为,总的原则应加强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早期接触临床,专业培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1]。构件是一种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儿科学内容亦应突出重点,减少重复,精简课堂内容。随着计算机、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工程学等边缘学科在儿科学的渗透,应要求学生增加自学知识量和拓宽知识面。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应加强校际间的联系,相互吸取现有经验。也可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参考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开展儿科医学本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利于该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 社区工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都在社区完成, 21世纪社区医学必然得到更加重视和广泛开展。在校医学教育培养的全科医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基层卫生保健工作,大部分将成为社区医疗人员。如何使学生毕业后便具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能力与经验,是21世纪医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儿童社区医疗的特点,黎海芪等[2]对社区定向教育进行了有意的探索与实践,安排学生在入学后第二年,即与某一家庭建立联系,对该家庭的儿童进行系统随访,观察其成长,认知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同时,参加社区调查,实施卫生工作计划,学习社区常见病防治,参与社区卫生保健的管理工作等。在校社区工作教育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如调查研究、分析、处理社区卫生保健问题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都无疑为毕业后成为一名称职多能的社区医生打下良好基础。
, 百拇医药
    二、 通科儿科医师和专科儿科医师的培养

    除少部分医学本科毕业生直接接受研究生教育外,其余均经过严格的毕业后临床医学培训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医疗工作者。针对儿科医学专业而言,只有在接受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才能成为通科儿科医师及专科儿科医师。

    我们认为,理想的培训方案是:应届毕业医学生或已有2~3年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按其自愿申请到由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全国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接受进一步的通科儿科医师及专科儿科医师的培养。通科儿科医师的培养应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的目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接受三年住院医师负责制的培训,轮回参加二级学科各主要科室的临床工作(包括儿科门、急诊,儿内科各亚专科,儿童保健,小儿外科及一些辅助科室等),全面了解,重点掌握儿科领域所涉及的常见病的诊治手段和基本技能。三年培训结束后,具有从事初级儿童医疗保健工作的能力。通过严格考核,授予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和通科儿科医师资格证书。再接受各医疗单位的聘用、分配,从事初级儿童医疗保健工作。同时,可经过推荐,申请继续接受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第二阶段培训即专科儿科医师的培养。七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的住院医师原则上可直接申请参加第二阶段的培训。
, 百拇医药
    专科儿科医师的培养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的内容、任务一致。两年时间内,担任专科总住院医师8~12月,执行24 h负责制,然后进入研究所或实验室接受科研方法培训6~12月,同时,参加病房管理工作。完成该阶段培训,必须掌握儿科的急救知识及专科常见病的诊治技术,完成结合临床工作的科研论文。经过考核,可获得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培训合格证书及专科儿科医师资格证书,以此作为晋升专科儿科主治医师的必备条件。

    任何正确的教育体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合理的考核制度,对通科、专科儿科医师培训的考核应包括理论应用和临床技能等综合考试,考试机构应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可参照国际惯用的医师资格考核制度,成立脱离医院、培训中心的专门考试委员会执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者授予合格证书或资格证书,不合格者可延长培训或不授予合格证书或资格证书。执行办法可在地区性或全国性达到统一。

    通科儿科医师和专科儿科医师培训的两个阶段,是临床儿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培训中心或医院应尽量创造生活和学习条件,使受训人员全身心投入临床工作。此期,分别同时研修完成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和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结合临床论文答辩,可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及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业务水平,而且也攻读了临床医学学位。21世纪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将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通科、专科儿科医师培养及攻读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为培养高水平临床儿科医学人才及学科带头人提供最佳途径。
, http://www.100md.com
    三、继续医学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21世纪将是新技术成果源源不断地渗入医疗实践的时代,医疗技术的革命将加快知识老化的进程。儿科医师虽然经过在校医学教育,通科儿科医师、专科儿科医师的培训,但要成为了解学科前沿、维持医疗技术高水平、做好学科带头人,就必须活到老,学到老 。明天的儿科医师将是终身自学的医生[3],必须自觉地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是大学毕业后,接受规范化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知识更新教育,是一种知识技能补充,增新、拓宽、提高的追加教育、终身教育[4]。完成继续教育,可通过参加本地区及国际学术会议交流,阅读专业学术期刊,完成自修计划,参加国内、外的进修或合作等来完成。同时必将建立完善的学分制,并与晋升制度等结合起来。

    我们相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服务模式的变化、医学教育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各医学院校儿科教学科室、儿童医疗培训中心、综合医院儿科及广大儿科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认真抓好在校医学教育、通科、专科儿科医师培训的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的每个环节,21世纪,我国将一定会拥有一支多层次、高水平的儿科医师队伍。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徐忠. 英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及启示. 国外医学教育分册, 1999, 20(2):1-3.

    [2]黎海芪, 张侃, 尹庆华, 等. 开展由问题为基础和社区为目标的儿保学改革. 医学教育探索, 1998, 19(1):55-56.

    [3]刘宇隆. 明天的儿科医生.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313.

    [4]饶叶俊, 秦银河, 刘宇仁, 等.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1999, 19:361-362.

    收稿日期:1999-09-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