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6222
CT扫描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
http://www.100md.com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郑宝恒 王树峰 吴卫中 郝树明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外科(石家庄 050000)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甲状腺肿瘤;外科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990227 中图号 R736.1

    甲状腺肿瘤的影像诊断以往是通过同位素扫描及普通X线摄影方法进行,只能判断肿瘤大小、位置及气管受压移位情况,不能确定性质。本文报告我院1986~1996年间经CT扫描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以探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CT扫描对甲状腺肿瘤在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本组甲状腺腺瘤22例,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45~59岁。甲状腺癌41例,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25~65岁。CT扫描范围通常为舌骨下至胸骨切迹。取仰卧位,层距、层厚均为5 mm,连续扫描。甲状腺腺瘤:左叶13例,右叶9例,均为单发,为圆形或卵圆形,最小为12 mm×16 mm,最大为50 mm×55 mm;边界清晰,表面光滑18例,边界欠清晰4例,均为低密度均匀一致。甲状腺癌:左叶18例,右叶19例,双侧3例,峡部1例,肿瘤最小为13 mm×15 mm,最大为55 mm×75 mm;低密度较均匀者5例,不均匀36例中6例可见肿瘤中央组织坏死、液化,边界较清晰3例,其余均呈边界模糊不清。
, 百拇医药
    2 讨论

    CT扫描对甲状腺的正常形态、轮廓、甲状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甲状腺外周组织器官的受压、受侵等改变,都能清晰显示出来[1]。本组病例中13 mm×15 mm的肿瘤,CT诊断均与手术结果相符,即使是甲状腺实质内10mm大小肿瘤也能显示出来。与以往同位素扫描相对比,131I是聚集在甲状腺内,只显示肿瘤所在位置聚碘增多,稀疏或不吸收碘来判断为冷结节、凉结节等。作者曾对甲状腺冷结节、凉结节做过大量病例统计,结果提示甲状腺癌、甲状腺囊肿均可为冷结节或凉结节表现。甲状腺癌病变位于甲状腺实质内,表面有正常甲状腺组织所覆盖,扫描提示肿瘤位置仍有碘吸收,误认为良性病变,所以靠甲状腺131I扫描不能作出正确诊断。本组对于CT显示肿瘤边界不清,内部结构不均匀,均作了强化扫描,更清楚地显示边缘不规则,肿瘤中央部分坏死,气管壁受侵程度,这对甲状腺癌诊断意义较大。根据本组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认为良恶性甲状腺肿瘤各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仔细加以区别这些特征可作为其定性诊断的指征[2]。甲状腺腺瘤22例均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局限单发,大小不等,边界清晰,低密度均匀。甲状腺癌特征为外形不规整,边界不清,低密度欠均匀。颈部淋巴结分布较广,正常淋巴结大小为2~3 mm,CT扫描不能显示出影像,当大小超过10 mm时,CT可确认为肿大,当呈低密度结节状,尤其是多个融合成团时,具有转移性诊断意义。甲状腺外周器官改变的CT表现,本组可见气管壁受压变直、狭窄变形与移位;气管环消失;颈内静脉受压变形移位及被包埋;胸骨、锁骨、胸锁乳突肌、颈前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受侵改变。可见CT扫描不仅可区分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还可根据甲状腺恶性病灶的大小、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邻近组织器官有无受侵等异常所见对其进行术前分期诊断,以便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CT扫描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是一种简便的检查诊断手段,对早期发现与定位、定性诊断在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振春.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2,3(4):184

    2.唐镇生,陈公白,志泽寿郎,主编.CT原理和医学应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199~200

    (1997-03-21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