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7451
侧对侧法关闭阴道穹窿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梁 波 何 力

    单位:广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510080)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0153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目前采用的前后对合法关闭阴道穹窿常钳夹阴道侧角,使阴道缩短,此法缝合线位于阴道末端,术后性交时患者常有触痛,而我们采用侧对侧缝合法关闭阴道穹隆35例,克服了以上弊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1997年1月~1998年5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0例,年龄37~56岁,其中35例行侧对侧法关闭阴道穹窿(简称侧对侧组),另35例行常规前后对合法关闭阴道穹窿(简称对照组),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种、子宫大小、盆腔粘连方面基本相同。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均无特殊内科并发症。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①常规术前准备和麻醉后,打开腹腔,依次切断、缝扎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子宫动静脉、宫骶韧带、主韧带,以下操作与传统方法不同。②向上牵引子宫体,用二把中弯分别钳夹阴道侧壁血管丛及主韧带残端,沿宫颈阴道穹窿部环形经筋膜内切除子宫,切缘用皮钳钳夹牵引,用1号Dexon线(可溶线)分别缝合两侧角,保留缝线,将两侧缝线各依次穿过宫颈筋膜和阴道粘膜断端到达对侧,再穿对侧断端阴道粘膜和筋膜层,两侧穹窿呈8字缝合打结。后穹窿两侧两缝线穿针依次穿过同侧后穹窿阴道粘膜,再斜穿过对侧后穹窿阴道粘膜,两缝线呈8字缝合打结,关闭后穹窿。同法关闭前穹窿。

    1.3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 侧对侧组术中出血量为(117.5±56.85) 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64±70.5) mL,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 百拇医药
    2.2 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机率 侧对侧组中有2例在术后第8~10天出现少许阴道流血,咖啡样,持续2~3 d,无需特殊处理,其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机率为6%,对照组有10例术后出现阴道流血,其中有3例在术后第2天出现,7例在第7天出现,均为暗红色,量少于月经量,持续7~10 d不等,需服止血药治疗,其术后出血机率为28.6%。以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手术时间及术后病率 侧对侧组手术时间最长120 min,最短75 min,平均110 min,对照组最长125 min,最短80 min,平均115 min。术后病率诊断标准[1]为手术48 h后体温2次或2次以上≥38℃,侧对侧组为11%,对照组为11.5%,以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术后随访 术后3个月至1年半随访,侧对侧组术后3个月复查无阴道残端肉芽组织生长,而对照组有3例阴道残端发现肉芽组织生长,占8.5%。侧对侧组术后性交无触痛感。对照组有5例性交时有触痛感,占14%。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从解剖学上看阴道的上部两侧有子宫下动脉及其阴道支和阴道动脉上行支的分布,并伴有丰富的子宫阴道静脉丛,两侧各支垂直发出分支在中间相互吻合,形成整个阴道上段的血管网络,其吻合支愈走向中间愈细。从以上解剖特点可知,阴道断端出血多发生在侧角。目前采用常规子宫切除方式在被缝扎的主韧带与阴道断端外侧角之间往往易出现一间隙,该处有丰富的血循环,造成止血不彻底,故极易引起术后阴道残端出血。而我们采用侧对侧法关闭阴道穹隆前缝扎了两侧角,使主韧带断端与阴道外侧角之间的间隙闭合,彻底止血,且此术式使阴道断端长度明显缩短,止血效果好并缩短了手术时间。

    阴道残端出血是全子宫切除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多为残端缝合不严密,血管结扎不牢,常在术后早期出血。残端感染,肠线吸收不良、溶解,肉芽形成致残端出血多在手术后数日发生。我们采用侧对侧法关闭阴道穹窿,因止血彻底,故术后无早期阴道出血且复查阴道残端无肉芽组织生长。

    传统的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用前后对合法关闭阴道穹窿,常钳夹阴道侧角使阴道缩短约4 cm,此法缝线位于阴道末端及性交时插入的深处,故患者性交常感触痛。而我们采用侧对侧法关闭阴道穹窿,使两侧主韧带靠近,增强盆腔支持及阴道穹窿、膀胱支托,缝线在阴道长轴和阴道前面,保持了后穹窿的深度,术后随访阴道长度不缩短,阴道残端切口瘢痕位于阴道长轴的前侧,故术后性交无触痛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