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87730
踩跷法治疗腰椎滑脱症52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陈志宇

    单位:广西北海市靖海医院(北海 536000)

    关键词:踩跷法;腰椎滑脱症;非手术疗法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344 中图分类号 R274.34

    腰椎滑脱症也属伤科常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下腰部疼痛,有时疼痛放射至骶髂部,甚至放射到下肢,站立、行走、弯腰、负重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极少数重患者可出现马尾神经受牵拉和受压迫症状,下肢乏力,马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发生不全性瘫痪。目前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症有手术疗法(椎体融合术)和非手术疗法,如手法、牵引、理疗等治疗,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笔者近五年来,采用踩跷疗法治疗该病,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现予报告: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病例总52例,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在30~40岁的10例,41~50岁的13例,50~60岁的29例,有明显外伤史的39例。病程半年内的10例,半年至一年的11例,1~5年的17例,5年以上的14例。病变在L4的22例,滑脱于L5的30例,前滑脱的47例,后滑脱的5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39例,Ⅰ度滑脱15例,Ⅱ度滑脱37例。合并椎弓崩裂42例,以上病例都经腰椎X片及腰椎CT确诊。

    2 治疗方法〔1〕

    病人松开腰带,俯卧于按摩床上,医者先用点、按、推拿等手法为病人充分放松腰、臀部肌肉,为踩跷作好准备,手法结束后,在病人头、胸、腹(上、下)、膝部各垫上10~15cm的枕头,上腹部枕头要垫在滑脱椎体下(前滑脱)或滑脱椎法之上约2~3椎体位置(后滑脱),下腹部枕头要垫在滑脱椎体的下2~3椎体位置,使病人整个身体平衡悬空,医生双手攀扶于预先设置好的扶手,以调节自身体重,控制踩踏时的力量。踩踏时先以双全足底踏于患者腰上,作轻力的踩踏,让患者心理及腰部肌肉都有准备,然后两拇趾尖踩于后滑脱椎的两侧横突跟部,前滑脱椎体之下一椎体的两侧横突跟部,作平稳有节奏的弹跳踩踏,足尖不离开腰部,踩踏的力量和幅度要逐渐增加,同时嘱患者随踩踏的一起一落张口一呼一吸,切忌迸气,踩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切勿盲目踩压。踩踏次数,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一般10~20次即可,年青体强,病程较长的,可适当加大压力和次数,年老体弱,病程短的可适当减少压力和踩踏次数。踩踏一般分几次完成,每次踩踏完后为病人去枕,再用手法为病人放松腰臀部肌肉,让病人休息一会再作第二次踩踏,反复2~3次即可。
, 百拇医药
    每隔2~3次行踩跷法一次,每疗程4~6次,一般治疗1~2疗程,两疗程之间相隔一周左右。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2〕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腰部功能基本正常,可从事一般工作。好转:症状缓解,腰部功能改善,生活可自理。无效:症状及功能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显效26例,占50%,好转25例,占48.1%,无效1例,占1.9%,总有效率98.1%。治疗的腰椎X线征明显改善的45例,占86.7%,腰椎CT扫描,治疗后突出椎间盘完全还纳的3例,占7.7%,部分还纳的35例,约占90%,无变化的1例,约占2.3%,治疗前后突出间盘的前后径平均减少2.5mm,横径平均减少7.2mm。

    4 善后处理

    为巩固疗效,避免复发,治疗后要求患者作腰腹部肌肉锻炼如仰卧起坐和单杠悬吊牵引运动(两手攀于伸手可及的单杠上,两小腿自然往后屈曲,身体放松悬于单杠上,腰部放松,左右旋转,每次2~3分钟,每天坚持做0.5~1小时),以增强腰腹部肌肉和韧带的保护作用,促进和巩固滑脱腰椎和突出的椎间盘的复位。腰椎前滑脱者加做摇椅运动,后滑脱者加做“飞燕”式运动。
, http://www.100md.com
    5 典型病例

    吴某,女,45岁,某中学教师,1995年4月10日就诊,主诉:腰痛半年,并见疼痛沿两臀部及右下肢后侧放射至窝、腰板,不能弯腰,睡下起床困难,近周病加重,来诊。查体:板状腰,腰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45°,屈颈试验阳性,腰臀部软损(++),L4右旁压痛(+++)、腰椎X及CT检查提示,L4Ⅱ度前滑脱,并L4狭部裂及L4~5椎间盘突出。诊断:①L4Ⅱ度前滑脱,②L4椎弓崩裂,③L4~5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手法、牵引、中药外敷、踩跷。结果:经手法按摩,旋转复位及牵引、中药外敷治疗一周,症未见明显好转。
, 百拇医药
    患者从外地调至本市,家属尚未调入,因病生活难自理,同时严重影响工作,笔者经再三考虑,征得患者同意改用踩跷法治疗,行踩跷法一次后,症状好转,经反复五次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5次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恢复。查体:腰活动自如,腰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左80°,右75°,屈颈试验(-),L4右旁压痛(+),腰椎X线检查提示:①L4前滑脱较治疗前明显好转,L4Ⅰ度前滑,②L4狭部裂。腰椎CT扫描对比,治疗后突出间盘较前明显缩小,说明突出间盘部分还纳,即停止治疗,以锻炼巩固疗效为主,随嘱进行单杠悬吊法锻炼,随访3年症未见复发,工作生活如常。

    6 讨论

    临床上把腰椎滑脱症分为真性腰椎滑脱症和假性腰椎滑脱症。前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外伤骨折,慢性损伤等原因而使腰椎骨一侧或两侧的椎弓根或狭部间骨质连续性中断,即狭部不连或脊椎崩解;后者主要病因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相应的椎间隙变窄,致前、后纵韧带松驰,而发生腰椎滑脱,或因为分泌紊乱,使韧带和关节囊松驰与弹性减弱,而发生腰椎滑脱。本文所收集52例腰椎滑脱症中,真性滑脱42例,占80.8%,有明显外伤史的39例,占75%,说明外伤致椎弓裂,是造成腰椎前滑脱的主要原因;50岁以上的29例,占总病例的55.8%,假性滑脱10例,占19.2%,说明腰椎滑脱与人体退变有肯定的关联〔2〕。根据腰椎滑脱的病因、病理,我们采用踩跷法对滑脱腰椎进行复位的理论依据是,腰椎的前后方均有强有力的前后纵韧带,治疗腰椎后滑脱时,两拇趾尖的压力直接作用于滑脱之腰椎上,一方面可直接压迫后滑脱的腰椎还位,另一方面通过反复弹压悬空的腰椎,压力传于前后纵韧带,致韧带应激性收缩,促进滑脱腰椎复位。治疗腰椎前滑脱时,前滑之腰椎下垫有枕,起到支撑作用,踩踏之压力作用于前滑腰椎以下之腰椎上,通过反复的弹压,压力和支撑力反方向作用以及由于弹压致前后纵韧带的收缩均可促进前滑之腰椎的复位。同时,根据垂直压力使椎间盘向周边薄弱处突出,水平推压力使间盘还纳复位,或使突出的间盘改变了原来的形态及位置即形变,位移,而不再产生对神经根的压迫〔3〕的原理,采用踩跷法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是可行的,而且往往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从本文所收集的病例治疗效果可充分说明这一点。故采用踩跷法治疗腰椎滑脱症应值得借鉴,但在施术过程中力求要做到定位要准确,用力要适量,对年老、骨质疏松严重和急性期合并有椎弓崩裂的应慎重,一般不宜作踩跷治疗。施术医师平素必需注意练习踩跷法,以便操作时做到运用自如,切忌生硬、粗暴。
, 百拇医药
    一般认为,合并有椎弓崩裂的腰椎滑脱症都不宜用踩跷法,但我们治疗本组病例中有42例合并椎弓崩裂,经用踩跷法治疗并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后果,这是由于我们选踩点时了避开椎弓崩裂的椎体,避免了压力直接作用于崩裂的椎弓上,压力对崩裂之椎弓影响不大,所以说,在选点正确、用力适当的前提下,合并椎弓裂的腰椎滑脱症也可以用踩跷法治疗。

    参考文献

    〔1〕温建民.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300问.中国中医出版社,1998

    〔2〕〕刘进海.牵引加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症——附19例报告.按摩与导引.1997,(6):20

    〔3〕刘银军,邓晋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研究进展.按摩与导行.1997,(6):44

    收稿日期:1999-05-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