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88261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2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6期
     作者:杨桂云 李福全 曹祥

    单位: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氟乙酰胺;中毒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680 氟乙酰胺又名为“敌蚜胺”,国外商品名为“氟素儿”(Fussol),其分子式为FCH2CONH2,是一种高效、剧毒有氟内吸性杀虫剂[1]。常用来杀虫、灭鼠,目前在国内氟乙酰胺中毒之报道较少见,为引起广大医务人员重视,防止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8-12~1999-12共收治20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临床抢救及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0例,男4例,女16例,其中20岁以上为16例,18岁以下4例,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14岁,均为乡镇居民。中毒途经全部为口服(口服自杀),中毒后入院时间最快30min,最慢迟达54h,(经院外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所服毒药6例为纯药液,3例为50ml,2例80ml,1例120ml并同时口服中药炎得平30余片,天麻35片。其余均为粉红色液体“邱氏鼠药”。本组病例全部在毒药进入机体2h内出现中毒症状。
, http://www.100md.com
    2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20例,头痛、头晕20例,血压下降者4例,心音低钝10例,心动过速8例,偶发室性早搏2例,胸闷8例,呼吸困难5例,肺部罗音3例,颜面及四肢麻木5例,烦躁、昏迷4例,抽搐6例,瞳孔散大1例,呼吸衰竭2例。

    3 实验室检查

    本组病例入院后均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肌者,15例做心电图检查。因实验室条件所限,所有病例均未测定尿氟及血氟含量。实验室检查发现:WBC>11.3×109/L 3例,尿内出现蛋白、少量红、白细胞3例,低钾,低氯1例,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8mmol/L 3例,血尿素氮高于9.20~15mmol/L,血肌苷高于210~300mmol/L 6例,肝功异常改变5例,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功过速8例,偶发室性早搏2例,ST-T改变11例。
, 百拇医药
    4 治疗方法及结果

    所有病例入院时均用清水洗胃,3例未经洗胃,2例因服药在54h后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另1例因服药量较大混合服用中药合并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个体不同,服药量不同用水量为5000~20000ml,在洗胃结束后,经洗胃管注入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导泻。入院后治疗主要用乙酰胺药物,每日药量0.1~0.3/kg,分3~4次肌注,大量补充液体、利尿加速毒物排泄、静脉滴注维生素C不少于5g/d,给予足够的热量,静脉滴注肌甙、ATP、CoA、维生素B族及促神经细胞恢复等药物,避免慎用对肝肾损害药物,用药时间直至中毒症状消失,对于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吸氧、解痉、改善呼吸功能,并用20%甘露醇、速尿脱水治疗,同时用激素、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加强护理等对症治疗。对于严重呼吸衰竭应立即给予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患者死亡1例,男16岁,因服药量较大,同时服有中药,在当地洗胃不彻底,中毒症状较重。来诊时并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未经洗胃,给予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脏监护,急检肝功、肾功均有严重损害,心电描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0次/分,ST-T改变。经抢救治疗3天后呼吸较平稳,瞳孔由大变小,心率120次/分,停止人工呼吸机使用,5d后突然心跳停止,立即给予电除颤、药物抢救无效死亡。其他全部治愈,未遗留任何后遗症,(4例出院时心电图描记ST-T改变未完全恢复,二周后复查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住院时间最长21d,最短5d,经随访2个月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5 讨论

    5.1 氟乙酰胺的性质与毒理

    氟乙酰胺纯晶为白色针状结晶、无臭、无味易溶于水,有吸湿性,残效期长,不易挥发,无腐蚀作用,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酯类。本品为神经性毒素,在碱性溶液中很快水解为对人、畜毒性很大的氟乙酰胺。故经呼吸道和皮肤中毒的可能性很小,其主要是经口中毒吸收后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可使三羟酸循环中断、组织中柠檬酸蓄积、糖代谢障碍,最终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中毒时发生的痉挛和抽搐等。系氟柠檬酸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此外,对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亦有损害作用,其中以心脏损害更为严重,可导至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通常由于呼吸抑制而死亡。

    5.2 抢救与治疗

    氟乙酰胺中毒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主要靠询问病史,查看盛装药液的安瓶以及结合本文所提到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一经确立应立即,迅速彻底洗胃,这是抢救的主要措施之一。服毒只要未超过24h均应洗胃,胃管注入导泻药物。药物治疗方法:氟乙酰胺特殊解毒剂为“乙酰胺”,又名“解氟灵”。其解毒机制是乙酰胺进入人体后水解成为乙酸,与氟乙酰胺产生竞争作用,使其不产生氟乙酸,限制了氟枸檬酸的生成,从而减少了氟乙酰胺对三羧酸循环的毒性作用。乙酰胺药物剂量可按每日(24h)0.1~0.3g/kg分为3~4h肌注,首次量为全日剂量的一半。本组病例,我们采取了综合治疗措施,一是肌注乙酰胺,同时辅助大量的维生素C静注,主要是为了减低或灭活氟乙酸的毒性。二是营养心肌、脑神经系统,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对危重病人应持续吸氧,抽搐病人立即给予止痉,昏迷病人要防止脑水肿,注意电解质平衡,对于呼吸受到严重抑制时应立即使用人工呼吸机,在解毒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支持治疗及能量合剂并静注丹参,注意选择使用对肝肾功能无损害的药物。在临床抢救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到,患者中毒症状未解除应尽量避免应用碱性药物,以免加速氟乙酸的形成加重机体的损害。

    作者简介:杨桂云(1952-)女,黑龙江人,副主任医师,从事急诊、急救专业。

    (2000-11-01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