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唇裂与腭裂 > 唇裂
编号:10288292
改良Black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
http://www.100md.com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李宇 许宏权 王传家

    单位:李宇(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515041);许宏权(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515041);王传家(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515041)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000220 中图分类号:T 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979(2000)02-0159-02

    尽管双侧唇裂修复的术式很多,但一般只能达到关闭裂隙,取得静止状态下的协调与对称。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唇裂的功能性整复手术,但主要用于单侧唇裂。本文作者利用改良的Black法修复双侧唇裂18例,获得了功能较好的口轮匝肌环及满意的外形。

    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小儿先天性双侧唇裂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7个月~10岁(2岁以下占11例)。其中合并先天性腭裂16例,无其它先天性畸形及心脑肺肾系统疾病。18例均施行Ⅰ期唇裂修复术。

    2 手术方法

    2.1 麻醉方法

    由于双侧唇裂修复需要时间相对较长,出血相对较多,为了控制气道,便于术中管理,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

    2.2 手术方法

    采用Black法,见图1。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手术切口:类似Millard法,切开后在前唇部形成“PL”瓣及两个“C”瓣,前颌骨处形成两个“b”瓣,两侧唇形成“L”瓣。
, http://www.100md.com
    (2) 加深唇颊沟:游离两侧“b”瓣,将其相互缝合来复盖裸露的前颌骨,形成前颌骨的龈部;拉拢缝合两侧唇粘膜,形成前唇部口腔粘膜面。

    (3) 重建口轮匝肌环:移位的口轮匝肌从鼻翼外脚处切断、游离下来,并将其同侧唇的皮肤、粘膜适当游离,拉拢在中线处间断缝合,使其恢复正常的环形结构。

    (4) 修复鼻底:两侧游离后的鼻翼外脚复位、固定,将两个“C”瓣分别向外旋转修复鼻底。

    (5) 唇峰、唇珠再造:将正中前唇“PL”瓣放置原位,并与两侧“L”瓣相缝合后,用裂隙两侧的唇红修复前唇部唇红,再造唇珠。

    为了使修复效果更为自然,作者对上述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良:① 定点:唇峰间距离为5~6mm,鼻小柱与上唇联接处为2~3mm,使上唇看起来上紧下松。② 划线:为了配合、适应发育较差的前唇,侧唇处划线为直线,尖刀垂直全层切开,不形成“a”瓣,将这些唇红用来增加再造唇珠的组织量。③ 修复鼻底:重建口轮匝肌环后,将其缝在鼻棘处,防止上唇下坠,同时在加强缝合鼻底的皮下组织后,将口轮匝肌复盖、填充于其下,有效地防止了鼻底的裂开。④ 加深人中沟:尽量将前唇皮下结缔组织清除,重建口轮匝肌环后,在人中沟处将皮肤同肌肉缝合数针,以加深人中沟。
, http://www.100md.com
    图1 Black法修复双侧唇裂

    3 结果

    18例均恢复顺利,切口Ⅰ期愈合,疤痕不明显。经6个月至1年半的随访,前唇部丰满、对称、平坦,唇峰、人中切迹清晰,唇珠居中、明显,上唇运动时也能保持协调与平衡。见图2,3。

    图2 改良Black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

    图3 改良Black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

    4 讨论

    4.1 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的必要性
, 百拇医药
    Delaire(1975)根据唇裂尸体肌肉排列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唇裂畸形的功能性修复术,强调口轮匝肌的重建及肌肉与皮肤的良好关闭。郑培惠等[1](1999)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1) 双侧完全性唇裂的前唇中无肌纤维,仅含大量的结缔组织,包括胶原纤维、脂肪、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2) 双侧不完全性唇裂的前唇部有较稀疏的肌纤维,但其肌原纤维的超微结构有变异。(3) 用直线法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前唇部有两侧唇增生而来的肌纤维,但这种增生的肌纤维与正常肌纤维在超微结构上有明显区别。因此,利用侧唇的口轮匝肌正确复位,使前唇恢复其肌肉的连续性,获得功能较好的口轮匝肌环,可以使前唇部显得更丰满、平坦,运动协调一致。

    4.2 前颌突突出的处理

    先天性双侧完全性唇裂通常伴有双侧齿槽裂或双侧完全性腭裂,这些患者的前颌骨由于没有受到唇部和上颌骨的制约,以致由于中隔软骨的生长而明显前突,使得术中局部张力过高,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但根据我们的观察,从龈颊沟的切口中充分游离鼻翼外脚和颊部组织,将口轮匝肌从其异常止点充分切断、游离,就可使两侧唇部在无明显张力下缝合,并且将鼻翼外脚放置到正常位置上。我们不主张犁骨截骨术,术后亦不需使用唇弓减张。
, 百拇医药
    4.3 唇峰、唇珠的再造

    双侧唇裂的唇峰、唇珠往往缺如,唇红菲薄不显。为了使修复后的红唇外形丰满、对称、自然、唇珠明显,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 应用双侧唇红滑行瓣推进重建唇红。(2) 保留前唇的唇弓缘及部分唇红。(3) 将前唇唇红分别同两侧唇红关闭两针后,去其粘膜埋入,为唇珠重建提供充裕的组织量。(4) 两侧唇部全层切开时,将刀尖略向外斜,以形成较厚、较长的红唇瓣,转移到前唇下方交叉缝合,既可形成新的唇珠,又可加长前唇的厚度。

    4.4 唇颊沟的加深

    绝大部分双侧唇裂修复术式未进行唇颊沟加深的处理,它们包括功能性修复的Millard法(1971)、Mulliken法(1985),其共同的缺点是:创面缝合后往往出现前唇部与两侧唇颊沟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是导致术后前唇活动受限,运动不协调的主要因素。Black术式利用前唇粘膜修复加深唇颊沟,不仅有利于前唇的协调运动,也有利于日后配戴义齿。

    本文校对:胡丽华

    作者简介: 李 宇(1957-),男,石家庄人,博士

    参考文献:

    [1] 郑培惠,赵华强,郑家伟,等.双侧唇裂的唇部解剖结构研究[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9,5(1):10-13.

    收稿日期:2000-01-10,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唇裂与腭裂 > 唇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