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8829
介绍一种小儿起搏导线处理的新方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杜修海 张明旭 张卫泽 王艳春 张爱君

    单位:兰州军区总医院心内科 730050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000431 对植入起搏器的小儿患者,处理好随小儿生长而防止导线电极脱落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我们在植入中采取一种新方法,介绍如下。

    患儿男性,6岁半。瘦小,体重18 kg,因头晕、乏力半年,做心电图发现三度房室阻滞,在外院按心肌炎治疗住院2个月无效,于1999年9月14日,无任何诱因,突然晕厥伴四肢抽搐,持续数秒,10月2日又发作1次,即来我院检查治疗。心电图示三度房室阻滞,其它检查正常。诊断为三度房室阻滞伴阿-斯综合征。由美敦力公司赞助“爱心工程”VVI起搏系统1台。

    患儿瘦小,取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插入8 F可撕裂静脉鞘管。沿鞘管送入电极导线至右心室心尖部,测得起搏阈值为0.5 V,R波振幅为2.4 mV,电阻为546 Ω,电流为8.9 mA。缓慢退撤钢丝,将导线在右心房留有足够大的弧度。将钢丝前端弯成小弯,使导线在上腔静脉处打一个圈(图1)。做皮下囊袋,植入美敦力7302脉冲发生器,缝合皮下组织,对皮,用3M公司宽8 cm透气纸带粘合皮肤,给抗生素3 d。术后1 d下床,术后5 d出院。

    随着体格生长引起导线脱位是小儿患者植入起搏器较为棘手的难题。当小儿迅速生长时,导线被拉紧,使电极头与心肌固定产生分离,导致导线脱位,起搏不良,甚至发生意外死亡,尤其是三度房室阻滞起搏器依赖的患儿。应用螺旋电极主动固定,或翼状电极嵌在肌小梁间被动固定,减少了导线的脱位率,但小儿由于生长发育引起导线张力增大,导致导线脱位仍是一个难题。朱纯石等将多余的导线4~6 cm放在皮下组织的硅胶袋内,作一荷包口,这样导线可随生长而被动伸展,不致被拉紧脱位。我们采用右心房应用较细软的导线在右心房形成大弧度并在上腔静脉口再打1个圈,便于导线随小儿生长而被动伸展,可预防导线脱位。t29901.gif (18728 bytes)

    图1 小儿起搏导线处理的新方法

    (收稿日期:2000-03-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