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8990
74例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流行病学对照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刘晓宁 王汉民 刘亚玲 徐德忠

    单位: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00229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均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与遗传因素密切关联的疾病,但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遗传度因各国使用的诊断标准不同而各异。本研究将深入探讨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遗传度的大小。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于1998.1~1998.12 在西安精神卫生中心共收集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的入选对象均经该院两名或以上的主治医生根据中国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的修订版(CCMD-II-R,1995)作出明确诊断,同期在西京医院选择与病例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相近的非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共74例。
, http://www.100md.com
    二、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1.精神分裂症的分离比:采用Li-Mantel-Gart[1]法进行精神分裂症的分离比(P)估算。

    2.遗传度估算采用Falconer回归法[2]:其理论根据为多基因病的易患性—阈值模型。

    结 果

    一、精神病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分析:见表1

    表1 精神病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精神病家族史

    病例组

    对照组

    χ2
, 百拇医药
    P

    OR

    OR95%CI

    有

    18

    4

    10.39

    0.004

    5.63

    1.70~23.90

    无

    56

    70
, http://www.100md.com
    二、病例和对照组亲属患精神病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亲属中精神病的患病情况

    Ⅰ级亲属

    Ⅱ、Ⅲ级亲属

    患者人数

    共调查人数

    患者人数

    共调查人数

    病例组

    8

    301

    11

    945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2

    314

    2

    876

    病例组中Ⅰ级亲属患病率26.7‰(8/301),Ⅱ、Ⅲ级亲属患病率11.6‰(11/945)。对照组中Ⅰ级亲属的患病率6.40‰(2/314),Ⅱ、Ⅲ级亲属患病率2.28‰(2/876)。两组中Ⅰ级亲属患病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病例组 I 级亲属患病风险约为对照组中Ⅰ级亲属的4.2倍,Ⅱ、Ⅲ级亲属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在两组中的差异也非常显著,OR 为 5.08,患病率先证者Ⅰ级亲属>Ⅱ、Ⅲ级亲属>对照组中Ⅰ、Ⅱ级亲属。说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精神分裂症的分离比:其结果见表3 表3 精神分裂症的分离比 T
, http://www.100md.com
    R

    J

    P

    Var(P)

    S(p)

    P±1.96SE

    231

    77

    73

    0.023

    1.56×10-4

    0.0125

    0.0008~0.0498
, http://www.100md.com
    精神分裂症的分离比0.023,不符合单基因遗传方式,说明精神分裂症可能呈多基因遗传方式。

    四、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估算:先证者Ⅰ级亲属遗传度48 10.6%、Ⅱ级亲属的遗传度为40.8 16.4%,Ⅰ、Ⅱ级亲属加权遗传度平均值为45.88%.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估算

    A

    N

    q%

    X

    a

    r

    H2±SE(%)

    人群
, http://www.100md.com
    0.5

    2.576

    2.892

    Ⅰ级

    8

    304

    2.67

    1.881

    2.268

    0.240

    48+10.6

    Ⅱ级

    10
, 百拇医药
    945

    1.16

    2.282

    2.625

    0.102

    40.8+16.4

    Ⅰ、Ⅱ级亲属加权遗传度平均值为45.88±8.9%讨 论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本研究表明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病风险OR为5.63(1.70~23.90),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起着一种素质作用,具有本症遗传素质的个体,能够承受环境压力的大小因人而异。素质是潜在的发病因素,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可以使其活化,从潜在因素转变为显性的临床症状。本次调查先证者有精神病家族史所占比重24.3%,远高于对照组(5.4%),P<0.05;先证者Ⅰ、Ⅱ级亲属患病率,分别高于对照者Ⅰ、Ⅱ级亲属患病率(P<0.05),先证者Ⅰ级亲属患病率>先证者Ⅱ、Ⅲ级亲属患病率>对照组Ⅰ级亲属患病率>对照组Ⅱ、Ⅲ级亲属患病率,表明本病亲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群体,而且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从而也证实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先证者与对照相比较,先证者Ⅰ、Ⅱ(包括Ⅲ级)级亲属的OR值分别为:4.17, 5.08,亦提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所起的作用较明显,可视为危险因素,在日常预防工作中,可将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健康成员看作本症的高危人群。
, http://www.100md.com
    国外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因使用的诊断标准不同而异,当使用广义的诊断标准时,有较高的遗传度,反之则较低。而且大多数研究使用同卵双生子,未考虑共同的生长环境,使本症的遗传度估算结果偏高[3]。我们的遗传度估算结果表明,Ⅰ级亲属的遗传度为48%,Ⅱ级亲属的遗传度为40%,虽已具明显的遗传倾向,但仍较王天祥[4]报道的66%,娄焕民[5]报道82%为低,但与刘天锡[6]的报告接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所采用的诊断标准更加统一严格;而另一方面则可能由于本次调查家族中是否有患精神病均以西安精卫中心的诊断为依据,而剔除了一般医生所诊断的本病患者,此外,我们的样本量较少,也可能低估了遗传因素的作用,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在人群中究竟有多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Elandt-Johonson RC. Probability models and satistical methods in genetics. New York, Wiley,1971:485.
, 百拇医药
    2,Falconer DS.The inheritance of liability to certain disease estimated from the incidence among relatives.Am Hum Genet,1985,29:51~76.

    3,Prtin P,Alanen YO. A Critic review of Genetic studies of schizophrenia I Epidemiological and brain studies. Acta psychiatr scand,1997,95:1~5.

    4,王天祥,王勉,阎孔亚,等.精神分裂症150例家系非配对对照调查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5,11(5):269~271.

    5,娄焕民,赵亚忠.遗传与精神障碍.医学遗传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677~684.

    6,刘天锡,周虹,王淑平,等.遗传、精神刺激、心理状态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宁夏医学杂志,1992,14(5):271~273.

    (收稿日期:1999-06-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