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脏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9195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发房室结双径路的食管电生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心脏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李晨曦 马立青

    单位:李晨曦(上海市松江区乐都医院四病区,上海 201600); 马立青(陕西省延安医学院一附院心血管内科)

    关键词:电生理,食管;心动过速,室上性;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激动

    心脏杂志000235中图分类号:R54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3271(2000)02-0152-01

    近年来,心脏电生理学研究证明,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可以由折返激动及心肌异位自律性增强所引起。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约占5%左右,而其并发房室结双径路(DAVNP)或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者更少。现就我院在经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发现IART并发DAVNP者进行临床电生理分析。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食管电生理检查,查出21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发现持续性IART并发DAVNP者8例(占SVT 3.7%)。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45.3岁;病史1年~25年,其中2例有晕厥史;临床诊断为心肌炎4例、冠心病2例、心肌病1例、病因不明者1例;5例ECG示SVT,其中3例在既往病史中心电图显示有两种类型的SVT发生。

    1.2 电生理检查方法 应用DF-4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及HP-2001十二导心电图机进行检测。经食管心房程控起搏(TEAP),分别应用程控期前刺激法(S1S2扫描)和猝发脉冲法(BURST法)刺激。在刺激的同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通过食管导联心电图及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判断是否存在DAVNP以及所发生SVT的类型;S1S2法扫描中,S2R跳跃型延长大于或等于60 ms为DAVNP诊断标准。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8例患者在S1S2法扫描中,均出现S2R跳跃型延长,增长为80 ms~100 ms;快通道有效不应期在370 ms~520 ms之间;其中5例当S1S2扫描从390 ms~340 ms时,诱发出SF型AVNRT,频率在197次/min~209次/min,律齐,诱发窗口为390 ms~340 ms,重复性准确。当S1S2扫描在330 ms~300 ms之间,其中3例诱发出持续性IART,频率分别为110次/min、154次/min、176次/min,律齐,P′波直立且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R间期130 ms~160 ms,RP′在300 ms~400 ms之间,诱发窗口330 ms~300 ms。用BURST法刺激,8例均发出持续性IART,心电图显示P′波直立且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R间期在130 ms~160 ms,频率在110次/min~176次/min,其中3例所发IART的频率同S1S2法扫描时诱发的IART频率基本相同。食管电生理诊断均为:①IART;②DAVNP,其中有5例伴慢-快型AVNRT。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折返”是产生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产生应具备4个基本条件[1]:①环形通道;②单向传导阻滞;③传导速度缓慢;④不应期缩短。同一患者兼有两种类型的室上速是可能的,Josephson认为阵发性室上速病例中7%有第2种折返机制。国外文献报道,室上性心动过速50%是由DAVNP所致的AVNRT,多无器质性心脏病,而与房室结电生理异常有关,常由房性早搏所诱发。此时房室结激动传导延缓(经慢通道传导缓慢所致),快通道正处不应期内,存在快通道正向传导阻滞,形成折返环路。另外,IART约占室上速的5%,几乎都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因心房内组织传导速度不均匀和不应期不一致所致[2]。病变致使一条通道出现单向阻滞,另一条又传导延缓,而形成折返环路。此8例患者中7例为有器质性心脏病者,1例病因不明,食管电生理检查中,8例均符合IART并发DAVNP,因此均可能出现两种类型的室上速,即IART及AVNRT。此组临床资料中,已确定有3例出现两种不同类型SVT。5例患者在扫描至快通道有效不应期时,诱发出SF型AVNRT,说明诱发窗口接近于快径路的有效不应期,范围一般为310 ms~490 ms。在BURST法刺激中,均多次诱发出持续性IART,频率在110次/min~176次/min,符合房内折返的条件,重复性准确。因而在室上速的诊断中,食管电生理检查是简捷可靠的方法,且DAVNP及AVNRT主要依靠程控期前刺激法诊断,而BURST刺激法则较程控期前刺激法诱发IART的成功率高。

    参考文献:

    [1] 陈 新,孙瑞龙,王方正. 临床心电生理学和心脏起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6.

    [2] 石毓澍,陈 新,周金台. 心脏电生理学进展[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20.

    收稿 1999-02-23

    修回 1999-09-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