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9237
广东农村居民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胡品津 曾志荣

    单位:(广东省中山-杨森胃肠动力中心510080)

    关键词: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

    广东医学000203 李瑜元 执笔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农村居民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在广东5个市各选择一个自然村的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587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血清标本以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结果 广东农村居民消化不良发病率为36.8%,男性为36.6%,女性为37.0%,两性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被调查的5个地区消化不良人群中,有56.5%的人群Hp血清学阳性,而在无消化不良的人群中有52.3%阳性,两组人群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消化不良人群Hp血清学阳性率与总体人群比较(56.5% vs 53.8%)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广东农村居民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无明确关系。
, 百拇医药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国外研究的报道颇多,其中包括消化不良患者Hp感染率与无症状人群的比较,但结果不一[1],国内尚无这方面系统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在广东省农村多个社区进行,选择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农村人群流动性较少,因此更能代表该社区的实际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于1998年5~8月分别从广东省番禺、中山、江门、惠州和湛江5个地区各选择一个自然村的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调查表内包括性别、年龄、近12个月内有否上腹痛或不适(包括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胸口烧灼痛、反酸等),并询问是否因上述症状到医院看病。消化不良定义为近12个月内有持续或反复发作上腹痛或不适,累计时间超过1个月[2]。调查由受过训练的医师对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交谈及记录。
, http://www.100md.com
    1.2.2 血清标本采集 调查同时静脉采血2 ml,分离血清贮于低温冰箱待检。

    1.3 Hp血清IgG抗体测定 参照先前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查血清抗Hp-IgG抗体[3]

    1.4 统计方法 发病率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不同地区消化不良发病率 我们调查了5个市,共587人(男性287人,女300人)。近1 a有消化不良症状者有216人,消化不良总的发病率为36.8%,其中男性发病率为36.6%,女性为37.0%,两性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各地区消化不良发病率,以江门地区发病率最高,达47.4%,显著高于惠州、中山和番禺地区人群(P<0.05),而与湛江地区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不同地区消化不良发病率比较% 地区

    男性

    女

    合计

    番禺

    37.9(22/58)

    31.2(20/64)

    34.4(42/122)

    中山

    32.7(18/55)

    31.9(15/47)

    32.4(33/102)
, http://www.100md.com
    惠州

    26.0(13/50)

    30.4(17/56)

    28.3(30/106)

    江门

    46.7(35/75)

    48.1(38/79)

    47.4(73/154)

    湛江

    34.7(17/49)

    38.9(21/54)

    36.9(38/103)
, http://www.100md.com
    合计

    36.6(105/287)

    37.0(111/300)

    36.8(216/587)

    2.2 不同年龄组消化不良的发病率 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见表2\.表2 消化不良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

    消化不良的发病率(%)

    20~29

    27.4(52/190)

    30~39

    33.9(63/186)
, http://www.100md.com
    ≥40

    47.9(101/211)

    2.3 消化不良求医率 对有消化不良人群的求医率的调查发现,有48.6%(105/216)的人群因消化不良症状而求医,其中男性求医率为47.6%(50/105),女性49.6%(55/11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人群中消化不良与无消化不良者Hp血清学阳性率的比较 应用ELISA方法检测抽样人群血清抗Hp IgG抗体,结果在587人中有316人血清学阳性,阳性率为53.8%。在被调查的5个地区消化不良人群中,有56.5%(122/216)的人群Hp血清学阳性,而在无消化不良的人群中有52.3%(194/371)的人群阳性,两组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消化不良人群Hp血清学阳性率与总体人群比较(56.5% vs 53.8%)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见表3。表3 消化不良与无消化不良者Hp血清学阳性率的比较 地区
, 百拇医药
    消化不良

    无消化不良

    合计

    番禺

    71.4(30/42)

    63.8(51/80)

    66.4(81/122)

    中山

    63.6(21/33)

    53.6(37/69)

    56.9(58/102)

    惠州
, 百拇医药
    53.3(16/30)

    40.8(31/76)

    44.3(47/106)

    江门

    42.5(31/73)

    44.1(36/81)

    43.5(67/154)

    湛江

    63.2(24/38)

    60.0(39/65)

    61.2(63/103)

, 百拇医药     合计

    56.5(122/216)

    52.3(194/371)

    53.8(316/587)

    2.5 消化不良者Hp感染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在性别方面未发现Hp血清学阳性率有差异(57.1% vs 55.9%),P>0.05。在年龄方面,Hp血清学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见表4。表4 消化不良人群Hp感染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年龄组(岁)

    男

    女

    合计

    20~29

    40.0(10/25)
, 百拇医药
    37.0(10/27)

    38.5(20/52)

    30~39

    50.0(14/28)

    54.3(19/35)

    52.4(33/63)

    ≥40

    69.2(36/52)

    67.4(33/49)

    68.3 (69/101)

    合计

    57.1(60/105)
, 百拇医药
    55.9(62.111)

    56.5(122/216)

    3 讨论

    消化不良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西方国家报道的发病率为20%~40%。有统计资料表明,消化不良患者占普通门诊就诊人数的2%,占消化专科门诊的30%。我们对广东农村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高达36.8%,与西方国家相仿,且男女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现随年龄的增加其发病呈上升的趋势;同时我们对消化不良人群的求医率进行的调查发现,有48.6%的消化不良人群因有不适症状而求医。由此可见消化不良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工作,增加医疗开支,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保健问题[4]

    有研究表明Hp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关,但没得到广泛的认同。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约30%~6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Hp阳性,与普通人群的Hp感染率相似[5]。我们先前进行的一项小样本研究也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Hp感染率与普通人群差异无显著性(P>0.05)[6]。本研究选择广东省农村多个社区进行Hp感染与消化不良关系的调查,选择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农村人群流动性较少,更能代表该社区的实际情况,结果显示广东省农村居民消化不良人群的Hp血清学阳性率为56.5%,并不显著高于无消化不良人群(P>0.05),提示Hp感染与消化不良并无密切关系。近年来有研究者从根除Hp的角度探讨Hp感染与消化不良的关系,发现根除Hp并不能改善大多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7,8]。因而有人认为Hp在大多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无病理生理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突破可能主要来源于基础研究结果,如对内脏敏感性、脑-肠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而不是再去研究Hp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1]
, 百拇医药
    参加单位: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省番禺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省湛江中心医院

    李瑜元(广东省中山-杨森胃肠动力中心510080)

    参考文献

    1,Friedman LS.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nonulcer dyspepsi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8, 339:1928

    2, Talley NJ, Colin-Jones D, Koch KL, et al. Functional dyspepsia: a classification with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Gastroenterol Int, 1991, 4145
, http://www.100md.com
    3,胡品津, 李瑜元, Mitchell HM, 等. 14 C-尿素呼吸试验及血清学检查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研究.中华消化杂志, 1993,13(1):31

    4,Lam SK, Talley NJ. Report of the 1997 Asia Pacific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1998, 13:1

    5,Armstrong 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dyspepsia.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6, 215(suppl):38

    6,胡品津.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关系的研究. 临床消化杂志, 1992, 4(1): 103
, http://www.100md.com
    7,McColl K, Murry L, Omar EL, et al. Symptomatic benefit from eradicatio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ulcer dyspepsi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8, 339:1869

    8,Blum A, Talley NJ, O'Morain C, et al. Lack of effect of trea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ulcer dyspepsi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8, 339:1875

    (收稿日期:1999-12-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