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89293
颞浅动脉颞筋膜-帽状腱膜复合瓣修复颅骨外露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徐威强 胡志奇 罗锦辉

    单位:徐威强(广东省番禺市何贤纪念医院外一科 511400);胡志奇 罗锦辉(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科)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456 由于烧伤、创伤等原因致颅骨外露的病人很常见,通常采用局部皮瓣转位修复,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游离皮瓣修复,但由于损伤严重,除颅骨外露外,周围较大范围为瘢痕组织,无法行局部皮瓣修复。我们采用颞浅动脉颞筋膜帽状腱膜复合瓣联合转位游离植皮的方法,取得理想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2~50岁,平均28岁。电击伤3例,烧伤2例,撕脱伤3例。其中额骨外露创面3例,顶骨3例,枕骨2例,创面最大12 cm×13 cm,最小5 cm×7 cm,大都伴创缘周围软组织瘢痕化、毛发脱落、骨皮质坏死或感染。疗程最短12天,最长34天,平均19天。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2.1 术前设计 根据颅骨外露创面大小及部位,用龙胆紫标出准备移植的颞筋膜瓣和帽状腱膜瓣的范围。将颞浅动脉的顶支或前额支包括在筋膜瓣范围内,瓣内头皮切口为“Y”形或“T”形,以虚线标出,自下腹部、侧胸或上臂内侧设计取皮片移植。

    1.2.2 术前准备 术前创面清洗、换药每日1~2次,抗生素湿敷,共3~7天。如为严重感染需静滴抗生素,将感染控制在最低限度。

    1.2.3 手术方法 (1)麻醉:成人多采用局部麻醉,小儿采用全身麻醉;(2)麻醉完成后将骨质外露创面边缘瘢痕组织切除宽约2~3 mm,并凿除部分颅骨表面坏死骨皮质,暴露较新鲜的创面后,用湿纱布覆盖备用;(3)按设计线切开,头皮书页式掀开,在颞筋膜及帽状腱膜部切取所需的组织瓣,颞浅动脉顶支或额支包括在瓣中,游离时勿损伤动静脉;(4)保留组织瓣端蒂不切断,将复合筋膜瓣掀起,在颞筋膜与帽状腱膜结合部缝合数针,此部组织较薄弱,防止撕脱,筋膜复合瓣长12~20 cm,宽5~12 cm;(5)自创面与颞区间头皮下形成隧道,将带蒂之筋膜瓣通过达创面,勿受压为度,转位后将筋膜瓣与创面周围缝合,在下腹、侧胸或上臂内侧取全厚皮或中厚皮,游离移植于筋膜瓣上,打包固定;(6)供瓣区头皮复回原位缝合,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48小时;(7)术后8~10天更换敷料,拆除打包及缝线。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在本组8例中,6例Ⅰ期愈合,1例部分皮片坏死,再植皮痊愈,1例因感染致部分筋膜及皮片坏死,面积约2.0 cm×3.0 cm,控制感染肉芽形成后另行植皮治愈。

    3 讨论

    3.1 颅骨外露修复方法很多,如外板打洞生长肉芽后植皮,局部皮瓣转移,头皮扩张并转移覆盖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组病人多为外伤及感染,周围大片瘢痕形成,多无可利用的头皮瓣,单用颞浅筋膜组织覆盖量又不够,从而设想以颞动脉及其顶支为筋膜瓣并携带部分帽状腱膜以扩大覆盖范围。

    3.2 颞筋膜瓣主要血供来自颞浅动脉的顶支或额支,颞浅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其中顶支最恒定,由颞浅动脉直接向上发出,行于颞浅筋膜与颞肌之间,上至顶部达帽状腱膜部。分布于该区域的头皮及皮下组织[1,2]。颞筋膜瓣血供非常丰富,颞筋膜与帽状腱膜相延续并融合,二者血供相通,为二者联合移植提供了可能性。以往颞筋膜已被用于很多组织缺损的修复,但单用颞筋膜局部转移只能修复同侧邻近创面。采用帽状腱膜与颞筋膜复合瓣联合移植可修复较远距离的创面,包括顶部、枕部、额部等,这是以往方法所不能做到的。
, 百拇医药
    3.3 筋膜瓣供区隐蔽不带头皮,切取不会对供区功能及外观带来不良影响。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而修复范围大,效果好,成人可在局麻下完成。此复合瓣血供好,在其上移植皮片都能成活,少数病人植皮失败待肉芽生长后仍可再植皮。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易于推广的手术方法。

    4 参考文献

    1 徐 胜. 颞筋膜的应用解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2,10(3):179~181.

    2 Nakajima H,Tmanishi N,Minabet T. The arterial anatomy of the temporal region and the vascular basis of various flaps. Br J Plast Surg,1995,48:439,45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