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9299
三黄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3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梁汉明

    单位:广西邕宁县人民医院 邕宁 530200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药治疗;三黄泻心汤;临床应用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000221

    中图分类号 R259.73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临床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特征,属中医的“血证”范畴。迅速有效地止血是救治本病的关键。我科1990年以来采用中药三黄泻心汤加味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炎症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3例,并与西药治疗组30例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科住院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炎症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83例,随机分为两组。三黄泻心汤加味治疗组(治疗组)53例,男46例,女7例,年龄在18~61岁,平均41.7岁。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42.3岁。治疗前后纤维胃镜检查,治疗组53例中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6例、慢性胃炎4例、十二指肠炎3例;对照组30例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复合溃疡4例、慢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炎1例。两组病例病程多在1年以上,最长达30年。两组病例均为急性出血病人,其中治疗组38例为第1次出血,4例为第2出血,5例为第3次出血,1例为第5次出血;对照组21例为第1次出血,5例为第2次出血,4例为第3次出血。两组病例始发病情基本相似,均有黑便、大便潜血强阳性,呕血、低血压,例数比例两组基本一致。两组出血情况:按全国中医治疗血证(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程度标准判断,治疗组属轻度出血32例(出血量在400毫升以下,黑便成形),中度出血13例(出血量在400~1000毫升之间,黑便不成形),重度出血8例(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黑便呈稀溏);对照组属轻度出血18例,中度出血8例,重度出血4例。入院时检测血红蛋白,治疗组血红蛋白>100克/L者31例,<100克/L者22例;对照组血红蛋白>100克/L者17例,<100克/L者13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种、病情及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排除因肿瘤、肝硬化、脑血管疾患所致的消化道出血。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三黄泻心汤加味(黄芩10~12g,黄连6~8g,大黄10~15g,田七6~8g,白芨15~20g),每天一剂,每剂药浓煎两次,两煎混合成400ml,冷却后分(早、中、晚)三次服,7天为一疗程。黑便消失,大便潜血转阴后改四君子加味调理。对照组:止血芳酸注射液0.1×3支加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滴,每天2次;西米替丁注射液0.2×2支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天2次;7天为一疗程。辅助治疗:两组病人均强调卧床休息,同时辅助以支持疗法,对血红蛋白低于70克/L者,给予适量输血;对于呕血、便血量多者暂予禁食,但不禁药;出血基本止住后改为冷流质,黑便基本停止或大便潜血阴性后改为半流或软烂少渣、易消化吸收之饮食,并逐步恢复一般饮食。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全国血证急证研究协作组疗效标准判定:痊愈:吐血便血停止,1周内大便潜血试验连续3次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显效:呕血便血停止,1周内大便潜血试验+~++,出血伴随症状有所改善;好转:呕血便血停止,大便潜血由强阳性转为++~+++,出血伴随主要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1周治疗后,出血不止,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大出血经抢救48小时无改善,中转手术者。
, 百拇医药
    2.2 结果 治疗组痊愈45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率84 .9%,总有效率98.11%;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63.3%, 总有效率9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有 效率 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愈病例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时间:治疗组2~7天,平均3.6 2天;对照组3~7天,平均4.78天,可见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将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型 分为三型比较,胃中积热型27例,治愈23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脾虚不摄型18 例,治愈16例,显效2例;肝火犯胃型8例,治愈6例,显效1例,好转1例。可见治疗组各证 型治疗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

    3 讨论

    《金匮要略》中的三黄泻心汤主治心胃火盛,迫血妄行的吐血之证,方中黄连、黄芩清 胃泻火;大黄不仅能清胃泻火,更为平冲降逆的要药,又具有通腑祛瘀之功效。全方有泻火 降逆,祛瘀止血之功。本治疗组在三黄泻心汤的基础上加用田七、白芨两药。田七具有特殊 的止血功能,且能化瘀,张锡钝认为:“一味三七,可代金匮下瘀血汤,而较下瘀血汤尤为 稳妥也”。白芨质粘腻,性收涩,擅于止血,为胃肠道止血之佳品,能入血分以泄热,已溃 者能生肌。二药合用,化瘀不动血,止血不凝瘀,从而在加速临床止血,促进溃疡愈合,缩 短大便潜血转阴时间,较快地消除或减轻胃脘部疼痛症状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

    《景岳全 书》谓:“血出之由,惟火惟气”。唐容川认为:“泻心即泻火,泻火即止血”。我们在治 疗过程中通过对治疗组观察证实,三黄泻心汤加味对胃中积热、脾虚不摄、肝火犯胃三证出 血 均有效,各证型间治疗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本方正是从根本上针对病因,泻火降逆,祛瘀 止血,所以能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到较好的疗效。治疗的后期,大便转黄、潜血阴性后改 用四君子汤加味进行调理,对加快病人身体的恢复有较好作用。

    收稿日期:2000-02-2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