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9613
麦粒灸治疗脾虚泄泻证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余华 罗绯 郑闵琴

    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理疗科,四川 成都 610083

    关键词:脾虚泄泻;麦粒灸;中分子;神经递质;D-木糖;中分子物质;神经递质;实验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990225 摘 要: 采用大黄、利血平及饥饱不均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出脾虚泄泻模型。观察了用麦粒灸灸“脾俞”、“胃俞”、“足三里”穴对脾虚泄泻大鼠血清D-木糖、血浆中分子及脑内单胺类介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粒灸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D-木糖值,降低大鼠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提示麦粒灸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 245.81;R25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68(1999)02-0048-03

, http://www.100md.com     脾虚泄泻属现代医学慢性腹泻范畴。多见于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炎性肠病及肠易激综合征等[1],由于病因很难明确,故西药治疗尚不甚满意。而祖国医学根据补益脾胃调整气机的原则治疗慢性腹泻往往取得较好疗效。其中,灸法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外治法,其温经散寒、升阳固脱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此领域实验研究却较少涉足。本实验研究旨在临床基础上探讨脾虚泄泻的病理机制及灸法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学说提供实验研究依据。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饲料

    SD大鼠和全价颗粒饲料均由四川省抗生素工业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和试剂

    (1)100%大黄提取液: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 百拇医药
    (2)利血平注射液:由上海医科大学红旗制药厂生产,规格1mg/mL,批号940404。

    (3)30%古方参苓白术散混悬液: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门诊部配制。

    (4)艾绒: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门诊部提供。

    (5)肝素: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生化教研室提供。

    2 方法

    2.1 造模方法

    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50g±30g,喂养1周后按性别、体重随机分4组,即: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灸治组)和D组(中药对照组),除B组24只外,余每组12只。对B、C、D组造模,方法为09:00用利血平0.2mL/kg.d,腹腔注射;隔日15:00用100%大黄提取液(0.4mL/100g)灌胃,并每日给予不等量饲料。造模14天后处死半数模型组检测指标,显示造模成功[2~4]
, http://www.100md.com
    2.2 治疗方法

    于造模结束后分别对C、D组进行治疗。

    (1)灸治组: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取穴参考人体穴位和《中国兽医针灸学》的取穴方法),采用无瘢痕麦粒灸,每穴3壮,每日1次。

    (2)中药对照组:用参苓白术散混悬液灌胃,每日1次,剂量为0.36g/100g.d。

    治疗15天后处死检测。处死前1h称取体重后以D-木糖液(浓度3g/100mL,剂量2mL/100g)灌胃。灌胃1h后股动脉取血处死;随后迅速剥离脑组织冰冻送检。

    3 指标观察

    3.1 血清D-木糖值

    检测方法参照崔云龙法[5]及Eberts[6]法,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协助检测并提供测试数据。
, 百拇医药
    3.2 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含量

    检测方法参照第一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改进的TaθpnaπRH氏紫外吸收法,由成都中药大学生化教研室提供测试数据。

    3.3 脑内神经递质含量测定

    由成都中医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提供测试数据。

    4 实验结果

    4.1 血清D-木糖含量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比较(±s,mg/dL) 组 别

, http://www.100md.com     n

    D-木糖值

    空 白 组

    12

    26.0±5.0

    模 型 组

    12

    15.2±4.6**

    灸 治 组

    12

    25.8±5.5△△☆

    中药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12

    21.5±4.7

    与空白组比较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与中药对照组比较☆P<0.05

    4.2 血浆中分子含量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比较(±s,μg/100mL) 组 别

    n

    D-木糖值

    空 白 组
, 百拇医药
    12

    176±15.8

    模 型 组

    12

    195±21.5***

    灸 治 组

    12

    181±18.4△△

    中药对照组

    12

    184±19.1

    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
, 百拇医药
    4.3 脑内单胺类介质含量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各组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比较(±s,ng/g) 组 别

    n

    5-HT

    DA

    NE

    5-HIAA

    5-HT/5-HIAA

    空 白 组

    12
, 百拇医药
    548.72±52.17

    737.46±43.40

    351.0±43.24

    241.10±48.31

    2.28±1.08

    模 型 组

    12

    298.32±46.24

    431.45±49.43

    207.82±32.64

    347.82±55.5
, 百拇医药
    0.86±0.83

    灸 治 组

    12

    396.95±41.87△△

    510.14±45.25

    252.57±40.21

    280.61±51.45

    1.37±0.81

    中药对照组

    12

, 百拇医药     384.81±48.38△△

    507.53±44.97

    232.65±35.76

    282.79±51.24

    1.36±0.94

    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5 讨论

    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则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代谢即会发生障碍,表现在糖代谢方面,即会出现D-木糖吸收功能低下。木糖排泄率已成为诊断脾虚证的重要客观指标,此项指标作为1986年5月修订的中医脾气虚证的辨证参考指标,已在全国推广运用[7]。本实验观察到脾虚泄泻大鼠血清D-木糖显著降低(P<0.01),这说明脾虚泄泻时小肠吸收功能低下,经灸法治疗后血清木糖值显著升高(P<0.01),其机理可能与其调节胃肠运动了增加酶分泌及其活性,从而促进机械和化学消化,延长吸收时间有关。
, 百拇医药
    祖国医学认为“凡泻皆兼湿”、“湿胜则濡泻”,湿是脾失建运的病理产物。现代研究认为,湿与中分子关系密切。中分子为机体物质异常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毒性,其毒性机理在于直接或地干扰体内正常的活性成分,从而导致机体糖、脂肪、蛋白质和能量代谢障碍及机能紊乱[8]。由于中分子物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很可能是众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中间环节的病理产物[9],当属祖国医学“邪”的范畴[10]。本实验表明,脾虚泄泻大鼠血浆中分子含量升高,这可能与脾虚泄泻时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物质代谢紊乱,其异常代谢产物(MMS)在体内积聚有关,经灸法治疗后,血浆MMS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其机理可能是灸法促进了物质能量代谢,提高了机体对中分子、自由基[11]等“邪”的祛除能力并减少其异常生成有关。

    “脾主意与思”,而意与思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神经系统内的一些胺类化合物,如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肾上腺素都含有儿茶酚结构,总称儿茶酚胺。它们和吲哚类的5-羟色胺(5-HT)一起构成了脑内传统的单胺类神经递质。Brodie[12]认为。5-HT是一种促营养的物质,而儿茶酚胺则是一种促动物质,它们对动物的运动与镇静、睡眠与觉醒、摄食与拒食、性行为、体温的调节等产生一系列的功能作用。慢性给予利血平可耗竭中枢单胺介质,可使动物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大鼠可引起体温低下,摄食量下降,活动减少,腹泻等[13],这与中医的脾虚证有着某些类似之处。本实验观察到利血平化脾虚泄泻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下降,这可能与利血平耗竭脑内单胺类递质及脾虚泄泻时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酪氨酸及色氨酸的来源减少,从而致NE、DA、5-HT的合成减少有关;同时还可能与脾虚时物质能量代谢障碍,致期贮存和释放失调,再摄入障碍以及单胺氧化酶的异常增高有关[14]。经灸法治疗后脑内NE、DA、5-HT含量上升。利血平化症状得以改善。提示:(1)灸法可直提高利血平化大鼠脑内单胺介质水平,从而改善利血平造成的症状。(2)灸法可改善大鼠的机能状态,如改善胃肠功能,增进食欲,提高物质及能量代谢,从而间接地促进脑内单胺介质的合成。(3)5-HT/5-HIAA比值的增加,提示灸法对5-HT系统亦有良性调节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余华,女,1963年7月生;硕士,主治医师;针灸学专业;研究方向:针灸防治老年性疾病病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危北海.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北京出版社,1993,5:271

    2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消化生理组.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型.中华医学杂志,1980,(2):83

    3 陈小野.脾虚和肾虚动物模型的研制思路.中国医药学报,1988,(1):64

    4 胡彩钦,陈祥贵,李春梅.四君子汤对利血平化小鼠脑内单胺介质的影响.中医杂志,1981,22(11):63

    5 崔云龙.一种血清(尿)木糖测定法.临床检验杂志,1986,(2):78
, 百拇医药
    6 Eberts T J et al.A simplied, colourimetuic Micromethod for xylose insermuor urin ith Phlorogluoinol, clinchem,1979,25(8):144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脾虚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学报,1988,3(5):71.

    8 王铁丹.中分子物质的研究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广东生化讯,1989,6(1,2):85

    9 徐平西.中分子研究现状.广东生化通讯,1989,(1,2):91

    10 肖利.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与巯基含量变化的观察.广东生化通讯,1989,6(1,2):39

    11 孙云.四君子汤抗自由基损伤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4):1
, 百拇医药
    12 Brodie B B,et al.Interaction of drugs with NE in brain pharmacolpev,1959,(11):548

    13 Sordelli DD,et al.Animal modelfor cystic fibrosis.Pubmonaryclearance of staphylococcusaurous inmice treated with resepine,lifesci,1979,(24):2003

    14 薛启.神经系统的生理与病理化学.科学出版社出版,1992,(4):180~205

    (收稿日期:1998-09-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