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89676
克塞灵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6期
     作者:王国涛 唐浩 贾洪君

    单位:大庆市第四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克塞灵;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塞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686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我院1999-01~1999-12应用克塞灵治疗60例uAP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考题组诊断标准入选120例心绞痛,其中劳力型心绞痛34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0例;自发性心绞痛56例。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45~72岁,平均60岁;对照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46~70岁,平均59岁。
, 百拇医药
    1.2 给药方法

    观察组用克塞灵10u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隔日一次静点,30min内点完,5支为一疗程。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点40~80vg/min,用药7~9d为一疗程。应用克塞灵过程中测血压、血小板、出凝血时。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点,用药7~9d。两组均依据病情,同时给予硝酸脂类、b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做心电对比。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改善≥Ⅱ级,心电图恢复正常或缺血性S-T段下移减小≥80%为显效;改善Ⅰ级,心电图S-T段下移减少50%~79%为有效。②自发性心绞痛、原生活习惯下、心绞痛完全控制、心电图改善同上为显效;心绞痛次数减少≥80%,心电图改善50%~70%为有效;上述情况心电图下移减少50%以下,心绞痛次数减少<79%为无效。
, 百拇医药
    1.4 所得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60)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1

    16
, 百拇医药
    3

    95

    对照组

    18

    30

    12

    80

    两组总有效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显效率68.3%与对照组显效率35%,有明显差异(P<0.01)。

    2.2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s)
, 百拇医药
    心绞痛发作频率(次/周)

    心绞痛持续时间(分/次)

    疗前

    疗后

    疗前

    疗后

    观察组

    21.6±2.6

    3.0±0.9

    7.2±1.4

    1.6±0.6

    对照组

    20.8±3.0
, http://www.100md.com
    8.8±1.4

    7.4±1.2

    3.5±0.8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自身治疗前后与组间疗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 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http://www.100md.com
    观察组

    30

    25

    5

    91.7

    对照组

    16

    27

    17

    71.7

    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为临床心血管急症,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或可以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积极地临床干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共有的发病基础、斑块破裂或出血或血栓形成[1],有重要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一般常规抗心绞痛处理外,加用溶栓药物或行PTCA疗效得到肯定[2],本文旨在探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过程中应用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纤溶药物的疗效。克塞灵是一种新型强力去纤维蛋白原的纤溶剂,它可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a —链,降低血纤维蛋白的浓度,减少血栓形成基质、具对凝血因子,几乎不发生影响。诱发t-PA释放,增强t-PA作用,增强活性纤维蛋白溶酶、活化C蛋白、降低全血粘度、抑制红细胞凝集力、增强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作用,且该药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安全系数高,能有效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展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永麟.加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杂志,1994,74(6):333

    2,高润林.进一步提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中华心血管杂志.1994,92(4):243

    (2000-05-19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