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9832
转移因子联合抗病毒药物在预防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石剑英 郑珂昕 单玉兰 付丽娟 刘贵江

    单位:石剑英(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郑珂昕(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单玉兰(双鸭山市人民医院);付丽娟(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刘贵江(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转移因子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375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眼科主要致盲角膜病之一,症状明显,病情顽固,治疗过程中易复发,愈后多复发、视力损害又较大。作者从1995-01~1999-10试用转移因子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27例,并对其治愈率、治愈时间及复发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1995-01~1999-10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共56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点状、树枝状角膜炎49例,盘状角膜炎7例。两次以上复发11例。25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 http://www.100md.com
    1.2 用药和方法

    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应用0.1%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每日4~6次,每次2滴。为防止细菌感染同时用环丙沙星眼药水滴眼。合并虹膜睫状体炎者加用1%阿托品眼膏涂眼,隔日一次。口服维生素类药物。重症者加服消炎痛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组除应用上述药物外,结膜下注射人白细胞转移因子1单位,上臂内侧注射2单位,每周2次,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周一次,连用3~8次。

    2 治愈标准及治疗结果

    2.1 治愈标准

    治愈:眼部刺激症及充血消除,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角膜混浊吸收或遗留云翳,KP(-)。显效: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好转,睫状充血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角膜溃疡面基本愈合,荧光素染色有少许着色。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 百拇医药
    2.2 结果

    治疗组27例中治愈25例,好转2例。对照组29例中治愈26例,好转2例,无效1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治愈日治疗组17日,对照组19日,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0.5~3年不等的随访发现,治疗组27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7.4%,对照组29例中复发6例,复发率20.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

    3 讨论

    由于单疱病毒能潜伏感染,并能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活化[1],有文献报道及提示,免疫功能受损,对病毒的防御能力下降,从而促使病毒活化引起复发[2],因此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将是治疗本病和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除运用各种抗单疱病毒药外,各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药物先后在临床运用,人白细胞转移因子能够触发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3]。使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和抗病毒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机体对单疱病毒的防御力,抑制病毒增殖及扩散,促进角膜基质病变的痊愈。通过本组的临床对比观察,转移因子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其治愈率及治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随访中发现,在预防该病的复发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转移因子联合抗病毒药物在预防单疱现毒性角膜炎复发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贺冰.单疱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Ⅱ活性水平的研究.实用眼科杂志,1994,12(10):589

    2.蔡明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实用眼科杂志,1995,13(9):566

    3.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54

    (2000-02-19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