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药》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9962
化痰活血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6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1期
     作者:肖尹芳

    单位:肖尹芳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537000 广西玉林市县西路31号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症;眩晕;化痰活血法;中医药疗法

    990107 脑动脉硬化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症,多以头晕、头重等为主要表现,可属中医眩晕范畴〔1〕。近年来笔者运用化痰活血法治疗该病症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83例均取自1993~1997年门诊及住院病例,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45~73岁,平均59.30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6.7年;血脂增高者43例,脑血流图提示脑动脉硬化者32例,合并高血压23例,冠心病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5~71岁,平均57.10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5.8年;血脂增高者35例,脑血流图检查提示脑动脉硬化者26例,合并高血压20例,冠心病3例。两组病例眼底检查均符合动脉硬化表现。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血脂增高诊断标准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血清胆固醇>5.7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参照第三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修订标准〔3〕。中医辨证选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均选痰瘀互阻证患者。症见眩晕头痛,沉重昏胀,表情淡漠,多寐善忘,胸脘痞闷,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涩。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制半夏、白术、茯苓、天麻、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石菖蒲各12g,地龙、赤芍、葛根、黄芪各15g,丹参20g为基本方,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体质肥胖者加山楂15g;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g;湿重纳呆者加砂仁10g;血瘀甚者加水蛭12g,益母草15g;气虚者黄芪加至30g;气滞者加柴胡10g,木香6g;血压高者加磁石15g,钩藤、桑寄生各10g;血压低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6g.30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观察疗效。
, 百拇医药
    2.2 对照组 每次口服尼莫地平片40mg,维生素E胶丸100mg,均每日3次。阿斯匹林肠溶片50mg,每日1次。服药30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药新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标准〔3〕评定疗效。临床治愈为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主要检查指标结果正常。显效为大部分症状消失,主要检查指标结果基本正常。有效为各种症状有好转,主要检查指标结果有改善。无效为各种症状及检查指标结果均无改善。

    3.2 疗效统计 治疗组46例,临床治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显效率82.6%,总有效率91.3%.对照组37例,分别为11例、6例、8例、12例、45.9%和67.5%.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 百拇医药
    通过临床观察,治疗后血脂恢复正常:治疗组41例(41/43),对照组26例(26/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治疗组20例(20/28),对照组18例(18/2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见附表。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变化(mmol/L,±s) 组别

    例数

    CH

    T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 百拇医药
    治疗后

    治疗组

    46

    6.35±0.62

    4.01±0.45②③

    2.95±0.03

    1.91±0.06②③

    对照组

    37

    6.32±0.62

    5.75±0.59
, http://www.100md.com
    2.93±0.08

    2.08±0.07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②P<0.01;治疗前、后比较,③P<0.01 由附表可见,两组病例治疗前CH,TG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病例CH,TG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提示治疗组降血脂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 论

    脑动脉硬化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由于中年以后,肾气逐渐亏损,分清泌浊功能障碍,排泄血脂、调节血脂浓度功能减退。若嗜食肥甘厚味,酿生痰浊;或伏案少动,气机不畅,三焦气化失司,湿滞为痰;或忧思伤脾,健运失司,湿聚为痰;代谢紊乱,血脂调节失去平衡,大量积聚于脉管内,阻碍气血运行,形成痰瘀阻滞。血脂痰浊,互相胶结,沉附于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终致动脉硬化,出现头晕目眩等。因此,就本病症形成的关键而言,痰瘀互阻是该病症的病理实质〔4〕。治疗上宜痰瘀同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脑动脉硬化症形成,阻止其发展及恶化。
, http://www.100md.com
    方中制半夏和胃降逆,燥湿化痰;白术、茯苓化痰饮健脾补中;天麻、地龙熄风通络:石菖蒲通阳开窍;葛根解肌达邪,舒缓痉挛;当归、红花、桃仁、赤芍、川芎等药物有活血祛瘀之功;加黄芪能以气帅血,以行血滞;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全方共奏化痰活血,兼通阳清窍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强心,扩血管,改善血循环及营养状况等作用;赤芍镇静、镇痛,当归降血脂,地龙降血压与扩张血管〔5〕;川芎能改善脑膜和外周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并能增加颅内中心动脉的顺应性,降低脑血管的特殊抗阻;葛根含黄酮甙能扩张脑血管和心血管,增大脑血管和冠脉的血流量;丹参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改善脑微循环功能〔6〕。本组资料结果表明,本方能降低血脂,从而改善微循环,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不足,使症状消失或缓解,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宇飞,杨晓峰,孙秀琴.中医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之眩晕112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7,11(3):42.
, 百拇医药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234~23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21.

    4 何爱国,冯志荣,吴荣忠,等.健脑软脉片治疗脑动脑硬化症103例的临床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5):442.

    5 王临江,王佩芳.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3):41.

    6 黄锡深.自拟桃仁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症60例.广西中医药,1995,18(4):7.

    (1998-10-28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