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89988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治疗(附1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2000年第8期
     作者:卢美松 单梅 金红永

    单位:黑龙江省医院妇产科,150036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081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产科危重症之一。现对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的11例产科DIC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产科DIC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自1990年5月至1999年5月共抢救产科DIC患者11例,平均发病年龄26.82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7周4例,≥37周者7例;痊愈9例,死亡2例。

    1.2 诱因 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2例,羊水栓塞3例,产后失血性休克4例,死胎2例。
, http://www.100md.com
    1.3 临床症状 11例均有产时或产后阴道出血,出血量500~3 500 ml,其中4例有皮下、伤口及针眼出血,3例有肉眼血尿,2例出现急性肾衰。

    1.4 实验室检查 11例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 P试验)均为阳性,血小板计数均低于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大于3秒,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1.5 g/L。

    1.5 治疗 11例患者诊断明确后,立即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抗体克的同时,适当应用肝素,大量输注新鲜血,应用抗纤溶药物,及时终止妊娠。其中5例一次性应用肝素50 mg,静脉滴入,其中1例在凝血功能监测下6小时后重复使用肝素50 mg。其中8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1.82%。

    2 讨论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很复杂,任何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损伤以及有促凝物质进入母血循环中都可诱发DIC。当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等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循环,激活凝血系统,由于大量消耗凝血酶,使大量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在微循环产生广泛性血管内凝血。而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其它凝血因子减少,同时激活了纤溶系统,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而产生的降解产物则有更强的抗凝血作用,因而造成阴道大出血,皮下穿刺点、胃肠及泌尿系统的出血。
, 百拇医药
    对于产科病人若存在诱发DIC的因素,一旦出现出血、血不凝、休克,应立即行血液学检查。产科DIC的诊断应遵循1994年第5届中华医学会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DIC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根据此标准予以确诊。产科DIC,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去除病因,迅速终止妊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在积极抗休克,输注新鲜血的同时,果断采取措施,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本组8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而获抢救成功。抗凝治疗是目前治疗DIC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否应用肝素要依据诱发疾病和DIC的发展阶段决定,因肝素可阻止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恢复正常,所以在DIC的高凝阶段效果极为显著,对于羊水栓塞的病人尤为适用,本组5例肝素的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肝素使用时要密切观察病情,谨防药物过量,必要时以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作用,1 mg鱼精蛋白能中和1 mg肝素。

    由于DIC时大量消耗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其它凝血因子,所以输入新鲜血、血小板或纤维蛋白原是十分必要的。当DIC晚期,有纤溶亢进时,在肝素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的基础上,要使用纤溶抑制剂。在抢救病人同时,保护脏器功能是能否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组2例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所以抢救DIC时,一定要注意电解质平衡,防止急性酸中毒,发现患者尿少时,在补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的同时,予速尿治疗,若血尿素氮升高,应及时行透析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收稿:1999-06-03,修回:1999-11-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