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90144
成人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4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赵松林 李小莹 魏兵 李三龙 杨强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内科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990125 肺炎支原体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国内外有关小儿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的报道较多,而对成人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鲜有报道。现将我院内科收治的43例成人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患者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的认识,减少误诊及误治。

    1 临床资料

    43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均系我院内科1995年10月至1998年11月住院病人,其中男16例,女27例,男女之比为0.59∶1,年龄14~80岁。四季散发,春季7例,夏季9例,秋季19例,冬季8例。

    症状和体征:41例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41 ℃,热型不定,热程1~14 d。咳嗽40例,多为阵发性咳嗽,初均为干咳,后有37例咳少量白粘痰,2例痰中带血丝。部分患者伴有咽痛、胸闷、气短、全身不适、乏力等。肺部体征:呼吸音减低7例,干口 罗音4例,湿口 罗音20例,无任何阳性体征12例。
, 百拇医药
    胸部X线检查:双侧肺病变10例,单侧33例,肺内点片状或大片状阴影36例,肺纹理增多7例,左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0)×109 L-1者35例,大于10.0×109 L-1者8例,分类正常。所有患者均测血沉,其中38例增快。冷凝集试验均升高,>1∶32,最高者达1∶2 048。应用间接血凝法检测43例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滴度双份血清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或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40。

    肺外并发症:4例出现明显胸闷、心悸症状,7例心肌酶增高,CPK最高达1 295 IU/L,5例ECG异常改变,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或全程导联ST下移,T波低平倒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恶心、呕吐5例,腹泻2例,ALT升高8例,GGT升高7例,乙肝5项及HCV均阴性,未见肝脾肿大。尿蛋白阳性7例,均为一过性升高,血肌酐及BUN均正常。全身肌肉及大关节酸痛7例,但无关节红肿。皮疹2例,均为充血性斑丘疹,分布于四肢、躯干,伴轻度痒感,2~7 d消退,未留色素沉着。1例表现为高冷凝集素血症,冷凝集试验1∶2 048,多次取静脉血及末梢血后红细胞呈血凝状态,加温后解聚为均匀状态,经治疗后高冷凝集现象消失。
, 百拇医药
    治疗及预后:应用红霉素(1.2 g/d,静点,2次/d)或环丙氟哌酸(0.4 g/d,静点,2次/d)治疗,疗程10~21 d,43例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例有严重肺外并发症者,曾短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各种原因引起肺炎的10%,集中居住的高危人群中,其发生率占所有肺炎的20%~50%[1]。以前认为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炎症,但近年来有关肺外并发症的报告不断增多,可有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心血管、消化、血液、神经系统的病变[2]。有报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45%[3]。这与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及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与重视有关。

    本组43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中有56%出现肺外并发症,一般于病后3~18 d出现,引起心血管、消化道、肾脏、骨骼肌、关节、血液及皮肤等损害。其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免疫因素起重要作用。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和平滑肌组织有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抗淋巴细胞、肺、心、肝、肾、平滑肌和脑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许多肺外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抑制TH细胞,并引起非特异性B淋巴细胞激活,肺炎支原体还是促进T、B淋巴细胞迅速转化的有效的有丝分裂原;少数与病原体直接侵入有关[3~5]
, 百拇医药
    对成人不典型肺炎合并肺外表现或以上述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如以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完全解释者,应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尽管冷凝集试验是非特异性的,但结合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检查,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可明确诊断。

    及时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治疗,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但对肺外并发症疗效不明显,重症肺外并发症者,可加用激素治疗,以阻断免疫反应[2]

    参考文献

    1 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493~495

    2 顾岑,江载芳,王雪莲,等.肺炎支原体感染28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1986,66:78

    3 Cassell G H, Cole B C. Mycoplasmas agents of human disease. N Engl J Med, 1981,304:80~89

    4 Robert A. Infections due to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hildhood. Pediatr Infect Dis J, 1986,5(1):71

    5 Azimi P H. Mycoplasma: Their role in pediatric disease. Curr Probl Pediats, 1984,14(8):25

    收稿日期:1999-01-2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