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山东医药
编号:1029041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与预后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于维欣 王绪洲

    单位:于维欣(山东省警官学校卫生所 山东济南250014);王绪洲(山东医科大学)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84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较少见,且易误诊。本文对19例DFSP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旨在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6例;年龄1.5~71岁;病程1~40年。DFSP发生于腹壁8例,胸壁2例,背部2例,上肢2例,大腿4例,膝下1例。其中,初次手术局部肿瘤切除16例,局部扩大切除3例。19例中有11例复发,复发4次、3次、2次各2例,复发1次5例。复发间隔时间最短1年,最长8年,多数在术后1~2年复发。未发现有肿瘤转移者。

    病理检查:用组织化学和特殊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①大体观察:肿瘤直径1~16cm。13例肿瘤呈 圆形或结节状隆起突出皮肤表面,另6例为多结节型。切面灰红色,质韧,无包膜。②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均位于真皮内,无包膜。瘤细胞呈梭形,有少数核分裂,轻度异型性,常以血管或胶原纤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或车轮状、扇状结构,这是该肿瘤的组织学特征。有的瘤细胞及胶原纤维作漩涡状或束状排列。ALCian蓝染色瘤细胞间显示阳性。网状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分布于瘤细胞间。Van―Gieson染色显示瘤细胞间有少量胶原纤维。复发次数越多的病例瘤细胞越丰富,核分裂相越多,异型性越明显。瘤组织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多数侵入皮下脂肪及筋膜 层。
, http://www.100md.com
    讨论:根据本组19例观察,DFSP肿瘤发生于真皮,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切除后易复发,极少转移,低度恶性,不同于一般肉瘤的生物学行为。本病临床较少见,常易误诊。本组19例中术前临床误诊为纤维肉瘤5例,纤维瘤6例,皮肤鳞癌、神经纤维瘤、畸胎瘤、皮脂腺囊肿及瘢痕疙瘩各1例,待诊3例,临床上无1例诊断为本病。根据本组观察,笔者认为DFSP具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成年人,以19~55岁者为多。本组有1例为1.5岁幼儿,较为罕见。②肿瘤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最长者40年。③多发生在躯干部,四肢少见。④初期多为皮内硬结或结节性硬斑,可单发或多发。逐渐长大,数年或数十年后融合成较大肿块,向皮肤表面隆起。⑤手术切除不彻底,局部易复发,本组复发率占58%,多者复发4次,而进行5次手术切除,但未发现肿瘤有转移者。⑥肿瘤多为结节型和多结节型,后者易复发。肿瘤与皮肤粘连,质地较硬,无包膜。肿瘤位于真皮内,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小,核分裂相少,具有特征性的车轮状排列结构。

    本组病例未发现有转移和死亡者,其预后较好。文献报道个别可发生血行或淋巴转移,认为与多次术后复发术中损伤血管和淋巴管有关。手术切除局部易复发是DFSP的重要特征。笔者认为,DFSP术后易复发的原因可能为:①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极少转移的生物学行为造成患者就诊晚,临床易误诊为良性瘤而行单纯切除或切除不彻底。②多结节型。③肿瘤在真皮内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故易造成瘤细胞残留。④瘤细胞分化差、异型性较大者复发次数多。为避免术后复发,在术前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或手术中做快速病理诊断,并经病理检查切线上是否有瘤细胞残留。总之,DFSP手术治疗时不宜行局部肿瘤切除,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

    (2000-05-05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