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实用医学杂志
编号:10291040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酷似冠心病1例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吴欣

    单位:310006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780 患者女,58岁。因胸闷、胸痛伴活动后气促一年余入院。一年前开始发现血压轻度增高。查体:T 37℃,P 82次/min,R 22次/min,BP 150/90 mmHg。心界叩诊正常,心率82次/min,律齐,第一心音略减弱,无病理性杂音。两肺无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正常。动态心电图:几乎持续性缺血性改变(S-T段显著压低,T波深倒,呈“冠状T”)。心电图踏车试验亚极量运动试验阳性,拟诊断为冠心病,但住院期间予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室室壁运动正常。住院期间发现血常规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0.2。多次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0.18~0.2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90~620)×109/L。骨髓检查报告增生活跃骨髓象,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占14%。追问病史,曾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十余年,但未重视,未作进一步检查及治疗。住院后经各项检查排除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何杰金氏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引起的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为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经激素治疗20余天后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80×109/L。患者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运动试验完全恢复正常。目前仍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

    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在机体免疫功能中起作用,但长期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组织浸润则对宿主不利,因为嗜酸颗粒中有一种碱性蛋白可损害机体的细胞和脏器,在血管内能损害血管内膜。并可引起心内膜炎、纤维组织增生及附壁血栓形成,最后导致心内膜增厚及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及其小分支血管壁内膜增厚,甚至栓塞。本例患者临床表现及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酷似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最后诊断为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本人认为近年在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的情况下,诊断冠心病仍应慎重,必须排除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的其他原因。

    (收稿日期:2000-03-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