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中华医学杂志
编号:10291472
游走脾并发胃扭转三例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李索林 牛爱国 张道荣

    单位: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000131 例1 男,5个月。持续性哭闹、频繁呕吐及上腹胀,发现中腹部鸡蛋大小肿物2天,于1980年1月6日住院。脱水貌,上腹膨隆,上腹部触及约5 cm×4 cm卵圆形肿物,质中、活动、无压痛;腹平片示中上腹一小气液平面、左上腹一大气液平面。剖腹 术见胃呈系膜轴型扭转,幽门转至胃小弯前内侧与十二指肠屈成锐角,脾移位于胃体右前小弯侧,探查还发现肠旋转不良,升结肠及横结肠游离于左上腹,复位后见脾膈及脾肾韧带缺乏,胰体尾部游离,胰尾部有约0.8 cm副脾予以保留,切除扭转脾脏,固定胃底及大弯于左侧后腹膜。术后3个月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2 cm。

    例2男,1.5岁。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及呕吐3天,后呈咖啡样物;腹胀加重并呼吸急促、发烧1天,于1984年6月9日住院。消瘦,上腹膨隆,右下腹触及8 cm×6 cm肿物,边缘有切迹;腹透可见中上腹胃内大气液平面,右一腹软组织肿块影。手术见胃呈器官轴型向前扭转,胃壁暗紫色,脾移位至右下腹,脾蒂逆时针扭转270度,经胃管引流750 ml咖啡样液后胃回缩,脾淤血肿大复位后挤压缩小,将大网膜包裹脾脏缝合固定于胃大弯、膈肌和后外侧腹膜并行胃造瘘术;术后胃造瘘管引流血性液并有糜烂之胃粘膜,经注入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含去甲肾上腺素0.08 mg/ml)及云南白药治愈;术后7年随访生长发育良好,B超示脾脏大小位置正常。

    例3男,5个月。症状基本同例2。1998年8月24日入院。B超示左膈上心缘外肠管影,肝左叶下探及脾脏;消化道造影示胃呈翻转状态。术中见胃体窦部及部分结肠经左侧膈肌胸腹裂孔疝入胸腔,复位见胃活动度大,脾附着于胃大弯,脾蒂较长且远离胰腺上缘、顺时针扭转180度,脾结肠韧带松弛,脾膈及脾肾韧带缺乏,予以修补膈肌缺损、将大网膜包裹脾脏连同胃底缝合固定于膈肌和后外侧腹膜。术后B超证实脾脏位置正常且不随体位移动。

    讨论 脾脏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而异位于腹腔其它部位称之游走脾。所遇3例均为婴幼儿,术中所见脾脏周围支持韧带缺乏或松弛,1例合并肠旋转不良、1例并有左膈疝,考虑系胚胎发育异常所致;临床根据上述症状,结合腹部超声检查可确定异位脾脏及证实左上腹脾脏缺如。脾切除术仅适用于腹脏扭转梗死,对游走脾扭转未坏死者应选择脾固定术;由于扭转的高发生率及异位脾增加外伤的危险,因此对无症状游走脾亦应选择脾固定术。■

    收稿日期:1999-02-0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