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大学学报(医药卫生) > 包头医学院学报
编号:10292108
铁缺乏及其营养预防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梁丽君 安建钢

    单位:梁丽君(包头市卫生防疫站体检科,内蒙古 包头014030);安建钢(包头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关键词:

    包头医学院学报000486

    中图分类号 R1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40X(2000)04-0389-04

    铁缺乏是世界范围的营养缺乏症[1],在发展中国家估计,30%~40%的幼儿和育龄妇女缺铁[2]。膳食中可利用铁长期不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我国儿童IDA发病率因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及膳食习惯的不同有所差异,农村可高达70%,城市也在30%左右。因其发病率高,对人体健康影响大,为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铁缺乏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医学与卫生工作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 http://www.100md.com
    1 铁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人体铁含量因年龄、性别、体重不同而异。一般平均为男子约3.8g,女子约2.3g。体内铁的存在形式可分为两类,即功能铁(具备代谢和酶的功能)和储备铁(处于贮存和转运状态的铁)。两者在体内含量占总铁的比例因性别而差异较大。功能铁男性占2/3,女性占7/8;其85%以血红蛋白(Hb)形式存在于红细胞中,其余存在于含铁酶和肌红蛋白(Mb)内。储存铁男性为1/3,女性为1/8;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与骨髓中。一般认为,营养性铁缺乏是由于储备铁耗竭后,不能提供足够的功能铁,以满足机体需要而造成的[3]

    铁作为Hb与Mb、细胞色素A以及某些呼吸酶的成分,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铁还参与许多重要功能,如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催促β—胡罗卜素向维生素A的转化、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4]
, 百拇医药
    2 铁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铁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铁吸收受膳食铁含量、膳食铁的生物利用率、贮存铁的量以及红细胞生成速率等因素影响,膳食铁主要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存在,两者的吸收机制不同。血红素铁主要来自肉、禽和鱼的Hb和Mb,可被人体直接吸收,不受膳食其它成分的影响,吸收率比非血红素铁高2~3倍;非血红素铁主要由铁盐组成,存在于植物和乳制品中,占膳食铁的85%以上,此类铁在吸收前,必须与结合的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分离,也必须由高铁转化为亚铁后方可吸收,因而其吸收受同一餐所进膳食中促进和抑制其可溶性因子的影响[3]

    促进或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很多,人们最熟悉的促进因子是维生素C,其促进作用必须与含铁食物一起摄入才能表现出来[5]。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可能由于它具较强的还原性,有利于膳食中的Fe3+向易为人体吸收的Fe2+转化[6];同时它又是铁的单位配位体,可与铁等克分子结合,在胃的酸性条件下形成一种可溶的、易吸收的络合物,保持铁在偏碱性的十二指肠中的溶解性,因而又可使铁离子不与其它抑制因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高铁。此外,维生素C促进植物铁吸收的作用,可能还与其具有抵消植酸盐对铁吸收的抑制作用有关。肉类中存在的暂称为肉因子(meat factor)或肉鱼禽因子(MEP factor)的未知成分,亦有利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而能够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物质有磷酸钙、糠麸、植酸和多酚等。另外咖啡也可抑制铁的吸收,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7]
, http://www.100md.com
    3 铁缺乏的分期及对人体的危害

    理论上,铁耗竭可从轻度到重度分为三个阶段[8]。第一阶段为铁贮存减少期(ID),表现为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尚不会引起有害的生理学后果,但可能由于长期边缘性铁平衡招致易受损伤性增加,甚或可能导致更严重铁缺乏所带来的功能性后果。由于铁贮存低而发生铁吸收代偿性增加,有助于防止发展到更严重的铁缺乏期;第二阶段分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或称无贫血缺铁期(IDWA),其特征是因缺乏足够的铁而影响Hb和其它必需铁化合物生成的生化改变,但尚无明显贫血,表现为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或红细胞原卟啉、血清运铁蛋白受体或RDW增加;第三阶段为缺铁性贫血期(IDA),表现为Hb和红细胞比积下降,其严重程度取决于Hb水平的下降程度。

    人体缺铁可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婴幼儿心理活动和智力发育受损及行为改变,抗感染能力下降,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的能力受到损害及增加机体对铅的吸收,易致铅中毒等[9]。流行病学研究还表明,妊娠早期贫血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有关。除非贫血十分严重,一般情况下,缺铁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然而,在必需的铁化合物耗竭后,功能性损伤程度增加。有些表现是贫血本身引起的,有些与缺铁对组织的影响有关,或为两者共同所致。轻度贫血对活动量小的人之健康影响不大,因代偿机制可维持对组织的供氧。中度贫血时,体内的适应机制不能再代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从而出现酸中度。重度贫血,则因铁缺乏合并其它疾病引起,这不仅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后果,尤其对儿童造成长期危害,而且还可增加儿童、妇女的死亡率。
, 百拇医药
    4 人群铁缺乏的评价方法

    确定人群铁营养状况的一种办法是采取多种试验指标。例如,美国第二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 Ⅱ)所用的铁蛋白模式,包括测定血清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和红细胞原卟啉[10]。如果受试者有两项以上指标异常即可诊断为铁缺乏。另一种为三项指标组合的模式,包括测定红细胞平均容积(MCV)、运铁蛋白饱和度和红细胞原卟啉,即MCV模式[10]。多指标组合测试的优点,是克服单一指标对铁缺乏判定的非特异性,使其特异性明显增高。主要缺点是费用较高,且同时对几项指标保持良好的质量控制比较困难。

    在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贫血作为判定婴幼儿和妇女铁营养状况的指标。但因贫血对判定铁缺乏并非特异,所以适用于人群调查。由于婴幼儿和经期妇女对铁敏感,膳食铁缺乏或利用不足可致IDA,而成年男子对铁的需要量低,一般不易发生IDA。因而用贫血作为判定婴幼儿和妇女铁营养状况的指标时,应以同一人群成年男子作为对照,若男子也有显著比例贫血,则可能存在膳食缺铁以外的原因[11],如疟疾、钩虫病及其它营养缺乏等。
, 百拇医药
    5 铁缺乏的原因及预防

    在过去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人们认为铁缺乏的原因,除慢性失血、吸收障碍和需要量增加等病理和生理性因素外,从营养学角度看则是由于饮食铁含量不足造成的[12]。因此,营养学家一直把预防铁缺乏的着眼点放在补铁上。除建议人们多食富铁食物外,还研制出许多种的铁强化配方食品,如强化饼干、强化奶粉、强化酱油等。这些措施尽管对人群铁缺乏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铁缺乏的问题。人们在对许多铁缺乏流行区居民进行的营养调查中发现,铁的摄入量并不低。国内一些儿童IDA发病率较高地区的膳食调查结果亦表明,儿童铁的摄入量一般都能达到甚至远超过国家推荐的供给量标准(RDA)[13~16]。笔者也曾对所在地区条件优越的市立某幼儿园329名儿童做过调查,其铁的摄入量达RDA的160%,但轻度IDA的发病率却在30%以上。这种矛盾的现象,致使人们必须从新的角度对人群铁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以笔者的上述调查为例,儿童日常膳食中吸收率极低的非血红素铁占膳食总铁的97.1%,而血红素铁仅为2.9%。由此可以认为,食物结构不合理,构成膳食铁主要来源的植物性铁吸收率低,是造成人群铁缺乏的主要原因。鉴于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现存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食物结构,因此铁缺乏的预防,不应单纯强调增加铁的摄取量,而应着重于提高人体对铁的生物利用率。
, http://www.100md.com
    维生素C是迄今已知的促进铁吸收的重要因素。Sagrers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大米膳食中增加30~100mg的维生素C,其铁的吸收率增加3~4倍,Monsen等发现半合成的膳食中加入25~100mg维生素C,铁的吸收率随维生素C的剂量增加而呈直线上升。国内茅旭[17]等的研究证实,每天补充50mg的维生素C,即可有效地纠正小儿的IDA。田济华[18]等给Hb为100~110g/L的小儿服用通过一定量维生素C强化的果汁,其Hb值在1个月内提高到110g/L以上。可见,增加膳食中的维生素C,以提高铁的生物利用率,是改善人群铁营养状况,防治铁缺乏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是,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物质,对氧化很敏感。在一般植物组织中所含的抗坏血酸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含铜金属酶的作用下,极易分解破坏。因此,食物在一般的存放、加工和烹调条件下,其中的维生素C会大量降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效用。显然寻求一种天然稳定的食物维生素C来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笔者研究发现,盛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野生落叶灌木-沙棘(Hippohoae Rhamnoides L)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达2 000mg/100g,远高于其它水果和蔬菜。且由于其含生物类黄酮、维生素E、某些氨基酸及有机酸等,维生素C的性质极为稳定。将沙棘汁与富含维生素C的其余4种果汁同时于60℃温箱中放置96小时,沙棘汁中维生素C保存率为65.7%,而其余都在10%以下;将沙棘汁与同浓度的纯维生素C液分别在60℃、80℃和100℃下加热3小时,纯维生素C的损失率分别达9.2%、16.7%和50%,而沙棘汁中维生素C损失率分别仅为3.7%、6.2%和22.7%[19]
, http://www.100md.com
    为观察沙棘汁对人体的营养效应,我们经轻度IDA患儿日服相当于50mg维生素C的沙棘汁2.5ml,10周后其各项贫血指标明显恢复,且恢复效应优于补充50ml纯维生素C制剂或5mg铁剂[19]。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天然稳定的维生素C来源-沙棘汁,确是防治铁缺乏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况且沙棘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多有生长,因而具有较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在我国和营养性贫血发病率较高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提高动物性食物的摄取量,改善铁营养状况,因而,沙棘等天然植物资源的利用,将对提高人体铁营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梁丽君(1956-),女,山西省山阴县人,学士,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Pilch SM.Senti FR.Assessment of the iron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US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 in the secon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1976-1980.Fed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M].Bethesda:MD,1984,65.
, http://www.100md.com
    [2] DeMaeyer E.Adiels-Tegman M,Rayston E.The prevalence of anemia in the world[J].World Health Stat Q,1985,38:302~316.

    [3] 闻芝梅,东君石.现代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7~278.

    [4]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

    [5] 张琪.膳食铁吸收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6,(3):149.

    [6] 李美筠.儿童营养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3.

    [7] Morck TA,Lynch SR,Cook JD. Inhibition of food iron absorption by coffee[J].Am J Clin Nutr,1983,37:416~420.
, http://www.100md.com
    [8] Dallman PR,Yip R,Oski FA.Iron deficiency and related nutritional anemias in Nathan DC,Oski FA(eds),Hematology of infancy and childhood[M].WB Saunders:Philadelphia,1992,413~450.

    [9] Lozoff B.Behavioral alterations in iron deficiency[J].Adv Pediatr,1998,35:331~359.

    [10] Expert Scientific Worthing Group Summary of a report on assessment of iron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J].Am J Clin Nutr,1985,42:1318~1330.
, http://www.100md.com
    [11] Yip R.Iron deficiency and related nutritional programmatic approaches[J].J Nutr,1994,124:14795~14905.

    [12] 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6.

    [13] 王文广,闫怀成,代建华,等.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研究[J].营养学报,1983,5(1):75.

    [14] 齐国良.儿童铁锌营养状况调查[C].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88,35.

    [15] 秦慧生,王朝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合理营养[C].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88,52.

    [16] 何志谦.中国婴幼儿和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C].第二届国际妇幼营养专题讨论会议文集,1987,52.

    [17] 茅旭.不同水平的VC对于儿童IDA恢复效果的研究[C].中国第二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1989,124.

    [18] 田济华.VC强化五种果泥(汁)对轻度IDA的疗效观察[J].营养学报,1985,7(2):155.

    [19] 安建钢,秦慧生,肖梦兰,等.沙棘汁对小儿轻度缺铁性贫血恢复效应的研究[J].中国儿童发展,1992,7(4):26~30.

    收稿日期:2000-10-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