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中华医学杂志
编号:10292202
当前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许炽

    单位: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医学研究所 100050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000601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基本上控制了黑热病与丝虫病的流行,其他寄生虫病也已明显减少。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应引起我们重视。

    一、以往少见的寄生虫病增多

    广州管圆线虫病在东南亚及我国台湾省较多见,以往在我国大陆仅有个案报告。近年来,内地引进一些巨螺如褐云玛瑙螺、瓶螺(也称福寿螺,俗称苹果蜗螺)饲养,并进入饭店的菜肴。1997年浙江温州市市民因食用生螺肉后,出现几十人的集体发病,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严重者出现肢体轻瘫[1,2]。在上海、沈阳及北京等地也陆续出现类似病例,并在一些患者的脑脊液中找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发育期成虫。该病应引起有关医务人员及卫生防疫人员的重视,采取必要的监控手段,防止该病的爆发流行。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有些饭店将山区的石蟹(溪蟹)做成“醉蟹”或其他菜肴,使食用带肺吸虫囊蚴的石蟹者感染肺吸虫病。我们曾见到1例胸腔积液的患者,长期按结核病治疗无效,后因发现末梢血液酸性粒细胞数增多,经血清免疫学检查被确诊为肺吸虫病。追问病史,患者曾在武汉的饭店里吃过石蟹。这种所谓“城市肺吸虫病”的病例在其他城市也曾出现过,极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

    另外,因食用不熟淡水鱼或泥鳅而感染鄂口线虫病,生食海鱼肉片(萨西咪)感染异尖线虫病的病例也增多。根据国内海鱼市场的调查,33种被检测的海鱼中,有23种鱼寄生异尖线虫的幼虫[3]。此虫在人体内不能成熟,在胃或小肠内引起息肉样病变,粪便中找不到虫卵,因而往往被误诊为胃肠炎、食物中毒或其他胃肠道疾病。以往旋毛虫病仅在喜食生肉的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但随着吃食烧烤肉类食品的增多,旋毛虫病的爆发流行已屡有所闻。此外,近年来社会上风行的生冷猎奇饮食方式,使一些在国内从未发现过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也相继出现,如人类喉兽比翼线虫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哮喘及咯血,鞭节舌形虫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及结肠多发性息肉样敖生物等。
, http://www.100md.com
    因此,临床医师在诊病时遇到原因不明且末梢血酸粒细胞数增多的病例,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有关检查,警惕少见寄生虫病的感染。

    二、对新出现的临床表现要提高鉴别能力

    我们对脑囊虫病的一般临床症状早已非常熟悉,但对脑囊虫病引起脑卒中综合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近年来,发现以脑卒中综合征为首要临床表现的脑囊虫病患者并非少见[4]。蛛网膜下囊虫常伴有血管性发作,且在脑血管造影中常见到局灶性动脉炎[5]。脑血管合并症在脑囊虫病患者中并非少见[6],其大多表现为基底部较小动脉的内膜炎,但稍大一些血管的梗塞也可见到。脑囊虫病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继发于囊虫性蛛网膜炎的脑基底部动脉炎性阻塞[7],部分病例在吡喹酮或阿苯哒唑治疗后发生脑卒中综合征[8]。因此,对发生脑卒中综合征等的青壮年患者首先考虑脑囊虫病的可能性而作进一步检查。
, http://www.100md.com
    在寄生虫感染较重的病例常可出现一些急性症状,如急性期皮肌型囊虫病患者常可有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甚至影响肢体的活动,极易误诊为风湿热。急性华支睾吸虫病也可类似急性胆道感染,临床要注意鉴别。

    三、免疫功能低下时寄生虫的感染

    随着艾滋病患者的日益增多,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机会性寄生虫感染也相应增多,且病情也常加重,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孢子虫病、弓形虫脑炎、隐孢子虫病、微孢子虫病、圆孢子虫病等。

    四、寄生虫的抗药性问题

    80年代初的调查表明,抗氯喹恶性疟已遍及我国主要恶性疟流行区海南与云南两省,抗药率已分别达82.2%及74.2%[9]。体外测定,云南恶性疟对氯喹的抗药率已达98.7%,对哌喹的抗药率达95.7%,对咯萘啶和菁蒿琥酯也呈现一定程度的抗药性[10]。为了治疗抗药性恶性疟,国内外已开发出不少抗疟药,但有些地区发现恶性疟对一些新抗疟药如甲氟喹、哌喹等已产生抗药性,所以强调抗疟药的联合用药,如甲氟喹与菁蒿琥酯或高甲醚与苯芴醇合用等,以提高疗效并防止恶性疟对抗疟药产生抗药性。近年来发现钙拮抗剂异博定等20多种药物在体外可反转抗氯喹恶性疟的抗药性,这为研究恶性疟抗药性的发生机理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http://www.100md.com
    总之,对寄生虫病特别是疟疾,在治疗时药物的剂量及疗程必须充分,对已确定会发生抗药性者宜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并防止发生抗药性。

    五、疫苗研究与药物防治

    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研制预防寄生虫病疫苗的愿望已成为可能。90年代自基因治疗研究中衍生发展的核酸免疫(基因免疫),用DNA或RNA作为免疫原的分别称为DNA疫苗或RNA疫苗,核酸疫苗的研究可解决亚单位疫苗所遇到的问题。核酸疫苗具有能诱导全方位免疫应答、长效,能够建多价疫苗,生产简便,经济,易于储存、运输和使用的优点。我国在疟原虫及日本血吸虫的核酸疫苗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的进展,但核酸疫苗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抗原在体内高水平和长时间的表达,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何影响,是否会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机体是否会激活癌基因等,总之对核酸免疫的完全性还需深入研究。因寄生虫疫苗的研究离实际应用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对药物性预防也不能偏废。

, 百拇医药     药物性预防早已在预防疟疾中广泛应用,但常用的预防药如乙胺嘧啶,哌喹等已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因而应提倡多药联合应用。菁蒿素类药物是当前治疗抗性恶性疟的首选药物,但目前有不少出国人员或团体用其作预防用药,这种用药是否妥当,是否会诱发疟原虫对这类药产生抗性,值得同道们的关注,并应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近年来发现菁蒿素类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可杀灭20 d以下的血吸虫童虫,因而已用于预防血吸虫病,每2周服用菁蒿琥酯6 mg/kg,共4次,可明显降低人群的感染率,但对大剂量菁蒿素类药物的应用,是否会产生毒性反应还需进一步的观察。

    参考文献

    1,潘长旺,邢文鸾,梁韶辉,等.温州广州管圆线虫宿主调查研究.温州医学院学报,1998,28:8-10.

    2,王小同,黄汉津,董其谦,等.广州管圆线虫病所致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18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99,38:326-328.
, http://www.100md.com
    3,孙世正,张亚莉,潘桂芳,等.近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的初步调查.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6,4:181-183.

    4,朱士兴,李明林,何俊英,等.420例脑囊虫病1-6年的随访研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25:243-245.

    5,Cantu C, Barinagarrementeria F. C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neurocysticercosis. clinical and nertoimaging spectrum. Arch-Neurol, 1996,53:233-239.

    6,Kohli K, Gupta R, Kishore J.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territoy infarction in neurocysticercosis: evaluation by MR angiography and in vivo proton MR spectroscopy. Pediatr Nerlurosurg,1997,26:93-96.
, http://www.100md.com
    7,Del-Brutto OH, Castillo PR, Mena TX, et al. Neurocysticercosis among patients with cerebral gliomas. Arch Neurol, 1997,54:1125-1128.

    8,Bang DY, Heo JH, Choi SA, et al. Large cerebral infarction during praziquantel therapy in neurocysticercosis. Stroke, 1997,28:211-213.

    9,韩祥录.抗氯喹恶性疟研究的现状.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463-467.

    10,杨恒林,杨品芳,刘德全,等.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菁蒿琥酯、哌喹敏感性的体外测定.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2,10:198-200.

    (收稿日期:2000-02-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