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孕产&亲子 > 这样养育孩子最健康
编号:11833442
陪孩子学习生死(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7日 这样养育孩子最健康
     有生必有死,从本书的表述层次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轨迹。

    从出生到长大,不一定要等到老、等到生病,才会死亡。

    生与死是同然。从佛教的观点来理解,即便身体会坏掉、死去,生命却永远也不会消灭。所以虽然是孩子,也必须跟他谈谈正确的生死观,与他一同练习,把人生这个最大的事情当做一个重要的课题。

    自然的事

    平时就该谈论死亡,常常学习。习以为常之后,死亡就会成为很自然的事情,由此才能打破千百年来,中国人也罢、外国人也罢,所忌讳谈论的习俗。

    因此,生时,以积极正面的心态来过好每一天;当死亡到来时,也就能把死亡当做是一种生命替换的解脱,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就像今天过了,必然会走到明天;今年过了,明年必然会来到。
, http://www.100md.com
    孩子对死亡的认识

    小孩子在3岁前,对任何问题都没有很确定性的了解,理解力还未开启;3~5岁间,他们会觉得死亡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就好像爷爷死了,只是睡着而已,他终会醒过来的。

    我的母亲过世的时候,弟弟正好5岁。当母亲入殓时,我们围过来与她道别,他突然号啕大哭起来。

    因为他一直以为母亲只是睡着了,他哭着说:“你们为什么要把她放在一个盒子里,而且把她钉起来,让我永远看不到她?盒子什么时候会打开?妈妈为什么不醒过来、不再摸摸我、同我笑呢?”

    在他年幼的意识里,感觉死亡是很恐怖的,是大家在破坏他与母亲的亲密关系。所以5~9岁的儿童会觉得死亡具有一种破坏性。

    通过生活了解死亡

    到了9岁以后,孩子就具有成人对死亡的理解力,死亡是不可改变的。
, http://www.100md.com
    母亲过世时,我9岁多,我了解母亲躺下去后,不会再起来了,我们永远不可能看到她再回来跟我们一起生活。

    所以,孩子对死亡的了解,可以从一种暂时性过渡到破坏性,再进一步理解这是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那么,我们该怎么与孩子一起来学习这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呢?

    我想,我们应该通过生活,借着周围所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慢慢地去体会、领悟生命消失的意义。

    三四岁以后,我们可以找机会从动物的身上,如大自然里的一些昆虫、小动物、饲养的宠物中,引导他们体会生命的消失。

    通过这种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来做机会教育。告诉他们生命是永恒的,我们相聚不是无尽期的,唯有尊重生命、疼惜在一起的缘分,才能够没有遗憾。

, http://www.100md.com     绝对不要不去面对,或告诉他们“宠物或动物死了没有关系,死了再买”。也不要对这个问题不理不睬,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也是对死亡、生命的不尊重。

    以游玩的方式学习

    与孩子学习生死,应该愈早愈好,所以4岁以后,就可以跟他一起学习、演练,把它当做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让他们遇到死亡时,仍保持在一种很祥和的气氛里,不致产生恐惧,以及有其他似是而非的想法。

    我常与我的侄儿或一些孩子谈论我死了或者他们死了以后该怎么处理?我们在游戏中,一面认识死亡,一面懂得死亡后的处置。

    我们一起思考死亡后会发生什么问题,包括要怎么撰写遗嘱?有什么事情需要交代?有什么事情要提前办理?以及死亡后,大家应该用什么样最适当的方法送别,把死亡化为祥和、庄严,当做日常生活里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