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1 > 何食为安
编号:11832805
水产品(3)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24日 何食为安
     泥螺但是,过多食用泥螺,有些人在暴露部位皮肤发生潮红、充实性弥漫性水肿、表面光亮、可见丘疹和大小不等的水疱,往往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和手足背等处为多。淤斑以鼻背和颧部易见约经两周即渐消退,溃疡愈合后可遗留萎缩性瘢痕。指甲失去光泽,呈灰褐色,甲下可见瘀斑。少数病人口唇黏膜发生红肿和糜烂。自觉灼热、瘙痒和触痛,以指头和甲部较为显著,此外病人还可有紧张感、发麻或蚁走感。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有时可以发热、头昏头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或腹泻等。女性多见。

    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甲锥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盛产于广东、浙江、福建沿海,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

    织纹螺有关资料表明,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毒性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附集了有毒藻类的一些神经麻醉毒素。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石房哈毒素含量大增。经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09毫克,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很可能致人死命。

    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称为石房蛤毒素的麻痹性贝类中毒。石房蛤毒素的中毒症状与河豚毒素中毒症状极为相似,人食用毒贝后 ,一般几分钟到几小时后 ,唇、舌、喉头、面部、手指有麻木感 ,还会发展到四肢末端和颈部麻木 ,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最后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者常在2-24小时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目前对贝类中毒尚无有效解毒剂,有效的抢救措施是尽早采取催吐、洗胃、导泻,设法去除毒素,同时对症治疗。

    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生有很强的季节性,中毒事件常见于每年的4至8月,这与织纹螺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

    芋螺

    芋螺俗名鸡心螺,贝壳圆锥形或纺锤形,螺旋部通常较低,体螺层高大,壳口窄长。壳面光滑,或具细浅的螺旋沟纹,并常具各样斑点和花纹,色泽美丽。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生活的种类。栖息于岩石、珊瑚礁、沙和泥沙质的海底。中国沿海约有70种。浙江南部即有分布,愈向南种类愈多,在珊瑚礁中种类尤为丰富。肉均可食,贝壳供观赏,有的价值很高。芋螺体腔中有毒腺,带有毒液的箭形齿舌可以自吻射出体外,杀伤其他动物为食,人若不慎被其刺伤,会引起剧痛,重者有致命危险。

    鸡心螺贻贝

    贻贝古称“东海夫人”,俗名“青口”。我国沿海常见的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和翡翠贻贝三种,其中翡翠贻贝产于东、南沿海,是广东养殖的贝类。在我国食用贻贝的历史,文献早有记载。唐朝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就记载说:“东海夫人,生东南海中,似珠母,一头尖,中衔少毛,味甘美,南人好食之”。宋朝孟铣所写《食疗本草》,对贻贝吃法有以下的记载:“…与少米先煮熟后,除去毛,再入萝卜或紫苏或冬瓜同煮即更妙”。直到现在,贻贝仍是我国居*要海产的食品。

    贻贝贻贝的干制品称“淡菜”,具有滋阴、补肾、益精血、调经等功能,用于治疗眩晕、盗汁、高血压、阳痿、腰痛、吐血等病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