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5 > 春夏秋冬不生病
编号:11901778
趣话夏季(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0日 春夏秋冬不生病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时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度,时值公历7月22日前后。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管子》云:“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伴随着阵阵雷雨,暑湿之气渐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整个夏季,也可分为三段,古人称之为孟夏、仲夏和季夏。孟夏是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公历5月,《遵生八笺》说:“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此时春天刚过,阳气越来越旺,万物呈现出旺盛蓬勃的生长趋势。
, http://www.100md.com
    夏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夏,仲夏又称毒月,即农历五月,公历6月。《遵生八笺》说:“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至极,万物生长更加茂盛。仲夏包含夏至节气,夏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冬至一样是自然界阴阳转折时期,这一天阳气上升至顶点,阳极而生阴,《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意思是说,从夏至这一天以后到立秋的45天,阴气渐升,阳气渐降,故又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夏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此后白昼渐渐变短,夜晚渐渐变长。

    季夏又称长夏,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公历7月,《遵生八笺》说:“季夏之月,发生重浊,养四时,万物生荣。”此时阴气渐浸上长,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趋势逐渐向内凝集,植物开始结果,为四时的中间阶段,其阴阳之气的变化影响着其他季节。季夏之时,虽然阴气呈上升趋势,但还不十分强大,阳气只是从它的顶点开始下降,仍然占居着绝对的优势,加上湿气较盛,湿热交蒸,热气不易散发,故季夏是一年中最闷热的时期。
, http://www.100md.com
    夏季的气候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是热和湿。夏日炎炎,气温很高,同时由于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因而携带大量水汽由海洋进入陆地,故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天降雨量最多,空气湿度较大。

    夏季我国江淮流域以南(简称江南地区)还有特殊的气候特点,其夏季可分为两个时期——梅雨期和盛夏时期。梅雨期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由于受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影响,一般在每年6月上中旬到7月上中旬,出现一段阴沉多雨的时期,此时的天气气温高、湿度大,使人感到特别闷热。现代气象学上通称梅雨。梅雨期一过,进入7、8月的盛夏时期,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我国民间把一年内最热的日子分为三个时段,称作“三伏”。这时天气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高温,酷暑炎炎。伏,指隐伏起来,指这个时候阴气被阳气所迫,藏伏起来;伏,也可理解为躲避盛暑,伏闭不出的意思,古人认为在三伏天白天应闭户不出门,以免发生中暑等疾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