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心理健康 > 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
编号:11901489
“催眠”的前世今生(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9日 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
     打从现代催眠学创立之始,“催眠”一词就不是一个精确的术语。

    19世纪,被视为现代催眠学之父的詹姆士·布莱德(James?Braid,1795~1860年),借用希腊语hypnos(希腊神话里的睡眠之神)创造了催眠(Hypnosis)、催眠术(Hypnoti*)等术语,他当时的见解是“催眠是一种神经疲劳而引起的睡眠状态”。

    Hypnosis这个词只描述了催眠的局部现象,而非全部,而且容易误导人们以为“催眠=睡眠”。

    过了几年之后,他对催眠状态有了更深的理解,晓得催眠与睡眠其实是不同的,想要另创术语时,Hypnosis一词已经大为流行,覆水难收了。

    在汉语里,“催眠”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日本的学者翻译来的,然后传入中国,一路沿用下来。

    平心而论,把Hypnosis译成“催眠”,算是神来一笔啊!
, http://www.100md.com
    只是顾名思义,“催眠”者催人入眠也!这岂不是又一个误导大众的名词?

    就这样,一百年来,“催眠”一词也成了汉语文化圈的习惯用语了。

    英语世界里,人们提出很多术语想来取代Hypnosis;日本学者也作了很多努力,想要用别的名词来淘汰“催眠”;华人的催眠师、学者,三不五时也自创新词,希望能达到正名效果。

    无论是英文的Hypnosis,还是中文的催眠,都不是最精确的词汇,却成了普遍流行的术语,这似乎也暗示了“催眠”这门学问总是披着一层朦胧的面纱,暗示了人类对于神秘的心灵世界一种渴望看清楚又看不明、说不清、掌握不了的困窘。

    在我眼中,催眠其实是直接与潜意识沟通的艺术,是一门研究如何帮助人进入改变意识状态然后进行内在运作的学问。

    改变意识状态(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或译成变动意识状态、转化意识状态,简称ASC,是相对于平常生活里的普通意识状态而言,当我们通过某些方法,如静坐、服用某些药物、遇到某些意外、特殊的声光刺激,使得我们的意识状态开始改变、变动、转换、膨胀、扩大或漂移至另外一种意识状态,我们的认知模式、情感状态、与内在源泉的联结程度也跟着变异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对自己、对世界有很不一样的知觉。
, 百拇医药
    在日常生活里,其实我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就滑入ASC,又飘回平常意识状态,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觉察到而已。

    催眠到底是什么?

    正如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催眠有许多种面向,一般人多半对催眠只有一点片面的认识,可能会以为催眠是一个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的冷门玩意儿。而我看待催眠时,心里有一张多层次的立体地图,所以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催眠的踪影。

    只要改变观点,就可以看见不同的风景,因此,我们可以说,催眠有无限多种的定义。

    我最常给的第一个定义是:“通过连续、反复的刺激,引导被催眠者进入一种高度可被暗示的意识状态,这个过程就称为催眠。”

    也可从意识状态来描述。

    “当人进入一种身体放松、内心宁静的状态,而且意识清晰,甚至比平常更清晰,我们就把这个过程称为催眠,把这种状态称为催眠状态。”

    而且,往往我还会多加一个形容词,说这是“好品质的催眠状态”。

    这种好质量的催眠状态,是最适合催眠治疗之用,也是我们在自我催眠时很容易体验到、从中受用到好处的,值得我们特别留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