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6 > 心宽病自去
编号:12072344
心宽病自去 书评  (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21日 心宽病自去
     人体健康的重中之重

    这本《杨力揭示黄帝内经中的心理养生之秘——心宽病自去》是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杨力教授首次揭示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的心理养生之秘的著作。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高度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并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度、高竞争、高压力等三高,像三座大山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以致心理健康不堪一击,心理疾患不断升温,人的精神状态常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心理养生可谓重中之重。

    《黄帝内经》的心理养生博大精深,无论在心理生理、心理病理以及心理治疗方面都有精湛的论述,是两千年来中国人心理养生、心理健康、心理治疗的伟大宝典。杨力教授将其化繁为简,寓深于浅,为我们娓娓道来其中的经典之理。

    本书将《黄帝内经》中的心理养生进行了精辟详细的阐述,观点新颖,有其独到之处;内容严谨有其科学依据;文笔生动有其通俗易懂之妙。可谓“一看就懂,一用就灵”的养生智慧。
, 百拇医药
    其实,早在数百年前,在西方还没有开始关注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之前,《黄帝内经》已经在较为系统的层面上开始阐释心理和情志养生了。

    近来,一些学校和医院开始有了正式的心理诊疗,在前几年,这还被很多人当作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事实上,利用这种方式来帮助恢复人体的健康,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自然,那时候人们不叫“心理治疗”。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来看,叫情志相胜治疗法。

    不仅古人如此,事实上,人食天地之气所以生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外伤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然而,黄帝曰:“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除了七情、六淫外,还有尚未被认识的治病因素,那就是“鬼神致病说”。这里的“鬼神致病说”,不要仅仅是片面地去理解人们对于鬼神的迷信,更多的时候要从一种心理作用的角度去做一些解读。时至今日,间或的还是能听到一些人晚上不敢走夜路,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怕鬼”。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明白,世间没有鬼,一定要说有鬼的话,那么,鬼在自己心中,也就是自己胆小而“心里有鬼”。这一点不仅我们现代人知晓,其实很多古人也认为鬼神不存在,而是心理因素致病的。古人云:“吾心无鬼,鬼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魔何以袭之。”即也认同所谓的鬼神致病皆由心生而成。
, 百拇医药
    利用心理调节的方式来恢复身体健康,这在很多名医那里都能得到验证,比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要方》中,专有“养性”之论,不仅整理了唐以前有关调神养心方面的论述,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算的上是对情志保健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在其所著《儒门事亲》中,极为重视心理治疗,对于《黄帝内经》的“以情胜情”疗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还创造了“习以平之”等意疗方法;明、清时期,心理养生学说有了新的开拓和特点,如《摄生集览》中提出“养神为首”,即虽然保养之法可数以万计,但养神是第一位的,在睡眠与精神的关系方面,指出不寐与情志有关,倡导“入寐之法,首在清心”;在《遵生八笺》中还提倡鉴赏书画、文房四宝、各种花卉及游览、登高等活动,以陶冶情操为导向,实际上就是今天很多人所说的心灵之旅,是当今旅游、登山以健身心的先期倡导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