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6 > 养生先养腿和脚
编号:12071950
腰突与寒湿、虚、瘀有关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养生先养腿和脚
     在古代中医里,并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名。但是从发病及临床表现来看,可归到“腰腿痛”、“腰痛”、“痹证”等范畴。古代中医对于腰腿痛的病名、典型症状、体征及治疗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且有典型病例的记载,治疗方法也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十分接近。

    在《 普济方 》中就记载了典型的腰腿痛病例,说的是忠州太守陈逢原,在夏天吃了一个冰冻的瓜果。到了秋天,忽然右腰腿间疼痛无比,并且引起了膝胫疼痛,不能弯由。一个月后,右脚很难抬起来。陈逢原吃了许多治腰脚疼痛的药,却没有一点效果。一天他看到养肾散的方子,吃了一次,马上感觉全身麻痹。再吃了几次,脚能屈伸自如了,最后靠着这个药,陈逢原彻底康复。

    相关的记载也见于《 类证治裁 》中:“伤酒涉水,湿袭阴络,右腿痹痛,由牌骨直至委中穴。……夫湿痹重著,今腿痛己定,通移膝胫,仍以逐湿通痹法治。……痛止能行。数十日内,戒酒肉风冷劳动。”

    由此可见,古代中医已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各方面的文献记载也比较全面。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整理我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主要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及风寒湿邪侵袭有关。
, 百拇医药
    1. 肝肾亏虚。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骨生髓”。因此,一般来说,腰痛均与肾相关。《 诸病源候论·腰腿疼痛候 》认为,肾气本虚,或因劳欲过度,或因多种慢性疾病迁延日久,导致肾精亏损,肝血不足,筋骨失养,在轻微外力下即可能发生筋伤骨错而发展为本病。清代名医张锡纯更是指出,肝肾亏虚是腰腿痛临床治疗的根本。

    很多年龄大的患者,虽然没有明显外伤,也没有受寒史,他们患上腰突,就是因为肝肾亏虚。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互生;肝属木、肾属水,水可以生木,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肝主筋,肝血养筋:椎骨以筋相连,筋软无力,椎骨就特别容易受损伤。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精少,就会导致骨软无力,难以保护椎间盘。肾脏位居颈腰之间,肾气一虚,就好像主人一旦不得意,前来拜访的人就少得可怜。以前是车水马龙热闹景象,现在却是门可罗雀的凄惨局面。

    2. 气滞血瘀。
, 百拇医药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医认为跌扑挫伤,损伤腰部脊柱、筋肉、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癖,经脉不通,是腰腿痛发病的原因。《 金匾翼 》认为,腰部突然受剧烈扭闪、牵拉,或强力举重,或弯腰搬抬重物用力过度,就会损伤腰脊,经络阻塞,因气滞血瘀而发为痹痛。

    说得通俗点,气滞血瘀主要是指暴力外伤或反复积累外伤所致。比如跌打损伤、扭伤、闪腰等,气血一旦应激,就像大楼着火,大家都往门口跑一样,挤在一起就形成了血瘀——不通则痛。血瘀过久,新血不生,筋脉失养,筋软则无力支撑椎骨。就像渠道堵了,下面的农田就得不到灌溉一样。

    3. 风寒湿邪侵袭。

    中医认为,风寒湿热之邪是腰腿痛的外因,特别寒湿之邪,更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 素问·痹痛论 》说:肾气本虚,如果加上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或者汗水当风受寒,或者久居寒冷湿地等因素,都可以使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而发为痹痛。隋代医家巢元方则认为,腰痛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复感风冷之邪所致。

    你如果得了腰腿痛,中医医生常问的几句话就是:你最近受凉了没有?受风了吗?怕凉还是怕热?所谓寒主收引,就和热胀冷缩、打哆嗦的道理一样。人遭遇寒冷后会下意识地缩脖子,肌肉一紧张,关节一僵硬,就会屈伸不利,产生疼痛。所谓湿性黏滞、重着,意思是说夏天闷热、不爽、黏黏糊糊的。像关节炎每到阴雨天气时病情加重,就是因为湿邪流注肢体,关节屈伸不利而导致疼痛。所以,冒雨涉水,湿衣裹身,久居潮湿之地,都是腰突的重要诱因。还有不少年青女性喜欢袒胸露背,特别容易得腰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