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养生保健6 > 俗言俚语话养生
编号:12071750
冬至馄饨夏至面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2日 俗言俚语话养生
     【俗语释义】

    冬至吃馄饨,夏至吃面条,这是民间根据时令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此外,民间亦有“冬馄饨,年馎饦”的说法和吃法。

    【养生启示】

    馄饨、面条、馎饦,都是中国的特色食品。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夏食冷面,适宜于炎热季节消暑的需要。冬至、夏至节日里的这种时令性民俗,反映出中国人在饮食上的智慧。同是面食,与西方面包类食品的高温烹食方法截然不同,中国人创造的低温烹食,被世人公认为人类饮食史上的高明之举,也许这正是中国人常吃面食而不会发胖的奥妙所在。面条、馄饨等低温状态下加工成的食品,除保存了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B族和多种微量元素,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外,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较慢,可连续不断地向机体释放能量。常食面条、馄饨类食品,有减肥作用。许多国家把面条作为运动员的食品,以增强他们的体能和耐力。在美国,游泳队员、羽毛球队员的主食中都有面条;在瑞士,知名的沃韦篮球队在比赛开战前队员必须吃两天面条。意大利是欧洲的“面条之乡”,面条的品种就有40多种,并配以各种菜肴,原汁原味,远近闻名。欧美一些原先对面条存有偏见的国家,现在也逐渐兴起了“面条热”,连许多咖啡馆都增加了面条的供应。有的华侨饭店还在当地开办面条制作讲习班,专门讲授并表演中国面条的做法,使不少外国人边吃边喊“OK!”英国敏特公司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该国的非本土食品市场上,炒面和咖喱饭的份额占到了70%,中国炒面成为英国人最受欢迎的食品。过去两年中,炒面等中国菜式的销售量增加了37%,与之相匹配的调味酱的销售量也增加了13%。2007年初,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和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在北京以具有中国餐饮特征的“红筷子”为标志,推出“面食文化与营养”科普宣传活动,以宣传和发扬我国饮食传统中重视蔬菜、五谷摄入,低温烹饪等健康饮食习惯,弘扬健康传统饮食文化,促进我国食品业的健康发展和公众营养意识的提升。

    【相关链接】

    面条,源于我国汉代,原称“汤饼”。魏晋时期出现了擀面杖,自此才有了面条的名称。隋唐之际,冷淘非常吃香,皇帝设朝时,经常于中午招待文武官员一餐冷面。宋元以后,不仅有了挂面,而且出现了三鲜面、炒鸡面等。明清时期,面条的品种更加丰富,北京、苏州、济南等城市还相继有五香面、八珍面、卷鱼面、虾蝶面等特色品种面世。人们还巧妙地把各种营养丰富,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树叶、野菜、家蔬的汁液和入面中,做成具有各种功能的“绿面条”,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收获健康。这种面条在唐代就有,杜甫《槐叶冷淘》一诗中说的“槐叶冷面”,就是这种绿色面条。除了普通面条的作用外,槐叶具有“除霍乱烦闷,祛肠风痔疾”的功效,自然就更受欢迎了。其他常食的还有菠菜面条、苋菜面条、柳絮面条、西红柿面条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配入寒、热、温、凉不同性质的植物叶片,使其发挥不同的营养保健和治病疗疾作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在吃面条中也有体现,不过在这里叫“辨证施吃”可能更为合适。,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