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心理健康 > 医治的心
编号:12070845
尊重生命(3)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医治的心
     纪伯伦的诗提醒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压抑孩子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但在中国,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心灵不过是一张白纸,因而会说:小孩子哪里有什么自己的思想?这样的父母不明白,在孩子出生之前,他的内部早已被赋予无法测度的潜能,那小小的生命,反映的是人类整体的样态;那稚嫩的心灵,储存着整个宇宙的神秘与丰盛。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充分的爱与自由,孩子内心里的丰富就会如花朵一样自然的绽放。如果父母一味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孩子的潜能就会受到压抑,他的精神之树就会变得枯萎,如同花渐落去。

    在一次课程中,我问听众:为什么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说“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有一个听众回答说: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灵魂。

    我又问:灵魂是什么?

    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接下来,我跟大家一起讨论,找到这样的答案:灵魂是孩子生命里最本质的思想潜能或精神渊源,当它得到爱,它就会自然地生长,慢慢长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来。用比喻来说,灵魂是一颗种子里包含的成长的渴望,因为有了土地、阳光、水分,它便生根、开花、结果。如果父母把思想强加给孩子,会禁锢孩子的灵魂,压抑孩子的潜能。因此,纪伯伦继续启发我们说:“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天的房屋里,那是你甚至在梦中都不能造访的房屋。”
, 百拇医药
    我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个最普遍的发现:许多求助者的心灵失去了自由,被囚禁在一间房子里。这个房间,我把它称为道德裁判所或良心法庭。这个裁判所是父母建造起来的,它会一直威严地矗立在孩子的头脑里,长期禁锢孩子的心灵。在它的里面,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审判席,上面坐着一个威严的法官,时而怒目而喝,时而起身戟指。这个法官,看不大清楚面目,也辨不大清楚声音—似乎是当事人内心的自我,似乎是生活环境中一个个具体的人,似乎是某个高高在上的圣人或神祇……但所有这些形象,不过是当事人父母的化身,所有这些声音,不过是当事人父母的传音。最近我接待了一位求助者,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他跟我谈话的时候,我看到他头脑里就有这样一所禁锢心灵的房子,这是他的父母苦心营造出来的。从当事人幼年起,父母就用强制的思想、严苛的道德、完美的要求禁锢他。他做得好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受到指责。当事人的母亲回忆,儿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察言观色,投人所好,一举一动讨每个人的欢心。有一点儿差错,他就向妈妈悔罪:“我错了,下次不敢了。”妈妈批评别人,他赶忙向妈妈保证:“我很乖,我是乖孩子。”这些被强制的经验就成了当事人内心那个道德审判所的根基,它的影响力从当事人的幼年一直延续到现在。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当事人说一些什么话,做一些什么事,都担心犯错,担心亵渎,担心自己道德低下,人格卑劣,觉得自己罪大恶极,冒犯了别人,影响了社会,对人类犯了罪。他的头脑里不断传来指责的声音,他不断反省和悔罪:“我错了!我有罪!”有时候,指责的声音通过周围的人折射到他身上,这让他更加有罪疚感,几乎要在别人面前跪下来忏悔。这样,当事人不能在生活环境中跟人做自然接触与交流,他们的思想不能跟现实接通,也不能跟未来接通。几乎可以说,我每天接待的就是这些受到禁锢的心灵。,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