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图书 > 中国医学 >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
编号:11842960
48·化气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7日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
     中医文化随笔48·化气

    所谓化气,字面意思就是化成“气”。中医的“气”是指无形的作为“气”的物质。所以化气就是生出作为物质的“气”的功能、过程或结果。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大意是说,“化气”属于阳的性质,“成形”属于阴的性质。这里说明了作为有形的物质和作为无形的物质“气”之间的关系,就是说二者本身是一种物质的两种表现形式或两种状态,“聚则成形,散则成风(气)”。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这里的“气”是指“一气”,并不仅仅指空气。这段话进一步说明了化气与成形之间的关系。就人而言,中医认为,与天地一样,形体与无形的物质“气”的关系也是如此。清•喻昌《医门法律》:“天,积气耳;地,积形耳;人,气以成形耳。惟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之关于形也,岂不巨哉!”
, http://www.100md.com
    除了形体与无形的物质“气”的关系外,人体的有形的精、血、津、液和无形的物质“气”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清·陆晋笙《景景室医稿杂存》:“其气所化宗气、营、卫,分而为三。由是化津、化液、化精、化血,精复化气,以奉养生身。”《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化为气。”就是对气化与化气过程的概括。气化为形、形化为气的形气转化的气化运动,包括了气、精、血、津液等物质的生成、转化过程。

    在人体中,其实水谷同样可以化气,当然一部分作为糟粕排出体外。《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大意是说,上焦从五谷中生发出可以熏肤、充身、泽毛的物质“气”,就像雾露灌溉自然物质那样。清·程杏轩《杏轩医案续录》:“水可化气。”清·唐容川《血证论》:“气生于水。”

    从“聚则成形,散则成风(气)”中,我们这里再着重谈论一下精与气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归精,精归化。”是说,气可以凝聚成精,精也可以化生成气去温煦、奉化全身。肾精所化之气叫做肾气(肾阳)。肾精不足,则肾气(肾阳)不足,那么温煦、奉化全身的机能就会下降,身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 百拇医药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大意是说,阳气中精华的部分营养“神”,柔和的部分营养筋骨。所以,大量耗损*就会伤害肾阳,影响到人的精神和筋骨,使人感觉到精神萎靡不振、腰酸体乏。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通“技”)巧出焉。”大意是说,肾主管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技巧。所以,大量耗损*就会影响人在适应劳动强度方面的能力,运用劳动技巧的能力和工作效率都会下降。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诸髓者,皆属于脑。”《黄帝内经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所以,频繁耗精,会影响到骨髓和大脑,会使人思维、记忆力下降,大脑“空虚”混沌,腰背筋骨酸痛无力。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保精和养肾(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6·保精》和《中医文化随笔14·养肾》)。

    2006年11月18日于北京,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