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9054
专病笔谈——针灸治疗中风总结.pdf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4日
第1页

    参见附件(83KB,2页)。

    

    文章编号:025522930 (2005) 0620429202

    中图分类号:R24616 文献标识码:A

    专病笔谈 — — — 针灸治疗中风总结

    自2004 年 4 月我刊开设 “专病笔谈” 栏目以来 ,临床医生的来稿十分踊跃 ,共收到稿件 200 余篇。

    择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 ,进行了 7 期针灸治疗中风

    病的讨论 ,主要对针灸治疗中风的介入时机、 出血性

    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如何区别治疗、 对中风后遗症及

    并发症特异有效的针灸方法、 针灸治疗中风应注意

    的事项以及中风病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了深入讨

    论 ,现总结如下。

    1 针灸治疗中风的介入时机问题

    治疗中风针灸何时介入 ,既是临床医疗实践中

    有争议的问题 ,也是针灸治疗中风能否提高疗效的

    关键点。回答这个问题 ,大多数医生认为应区别对

    待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111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基础是脑血栓形成或栓

    塞性脑缺血或脑血管痉挛等 ,使其所供应的脑神经

    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而发病。所以 ,几乎所有的来

    稿者均认为针刺的介入越早越好 ,针刺介入越早越

    能尽快促使血脉通畅 ,恢复血液供应 ,减少因缺血而

    致的脑神经组织的坏死。

    112 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是由于脑血管破裂 ,血

    液外溢,其所供应的脑神经组织得不到供养而发病。

    脑血管破裂的原因多是由于血压太高所致。尽管有

    一些报道 ,在出血性中风发病的一两天即给予针刺 ,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但多数来稿者还

    是持谨慎态度 ,认为在发病急性期处于抢救阶段 ,针

    灸不宜立刻介入 ,而是在生命体征平稳后 3~5 天 ,针灸才可介入(偏远边区无任何抢救条件的基层除

    外) 。此时针刺还要注意根据患者的敏感度以及接

    受针刺的程度进行适度刺激 ,刺激强度不能太强。

    对于出血性中风的治疗 ,要小心谨慎 ,但也不可因噎

    废食 ,在早期一律不使用针灸 ,这样往往会延误治疗

    时机 ,造成不可逆转的脑神经坏死 ,出现严重的后遗

    症或并发症 ,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掌握好这

    个度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很关键的问题。

    2 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如何区别治疗问题

    在中风急性期治疗如前所述 ,缺血性中风应尽

    早尽快采用针灸治疗 ,并可根据病情选穴针刺;而对

    于出血性中风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如血压在 140

    90 mmHg以下) 3~5 天再介入针灸治疗较稳妥 ,且

    选穴时应注意避免选用敏感性太强的穴位 ,手法宜

    轻柔 ,刺激要轻 ,以免使患者紧张而引起血压上升。

    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二者的治疗基本一致 ,可根据

    患者的症状、 体征选穴针刺。

    3 中风病的疗效判断标准

    针灸治疗中风在临床上虽然被广泛应用 ,但由

    于疗效标准不统一 ,技术操作不规范 ,导致各家的疗

    效差异很大 ,很难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因此 ,必须首

    先对疗效标准进行统一、 规范 ,才能使疗效评价客

    观、 公正 ,从而使针灸的疗效得到公认。

    多数来稿者认为可以借用康复医学的疗效标

    准。但是 ,目前康复医学有关中风的疗效评价标准

    较多 ,到底哪些标准适用于针灸的疗效评价 ? 为此 ,在本次笔谈中 ,将现在临床中常用的较适用于针灸

    临床的中风疗效标准刊登出来 ,供临床医生参考选

    用。然而 ,如何选用这些评价标准 ,还要根据疾病的

    发展阶段及治疗的目的而定。如:评价针灸对中风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作用 ,可选用 “Brunnst rom

    法” 或 “简化 Fugl2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 ;评价针

    灸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中综合运动功能的改善 ,可

    选用 “Rivermead 运动指数法” ;评价针灸对中风偏

    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可用 “Bart hel

    指数表” ;观察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可选用

    我国 1995 年制订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分标准” (以上标准可参阅本刊专病笔谈的相

    关内容) 。总之 ,要根据中风病的发展程度和临床治

    疗观察的不同项目选择应用。伴随着针灸临床的发

    展 ,我们认为应该制订出一套适用于针灸临床特点

    的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为此 ,需要大家献计

    献策 ,共同努力。

    4 对中风后遗症及并发症有特异效果的针灸疗法

    中风后遗症及并发症是针灸治疗最多、 最无争

    议的病症 ,但寻找到对于某些症状有特异效果的穴

    位和针刺方法 ,仍然是针灸临床医生孜孜以求的目

    标。通过这次笔谈 ,一些医生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

    验介绍出来 ,确实为临床医生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

    鉴的新方法。

    5 针灸治疗中风应注意的事项

    关于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归纳起来有:

    · 924 · 中国针灸 2005 年 6 月第 25 卷第 6 期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1)对于血压高或血压不稳者 ,注意选穴及手法的轻

    重 ,补泻适宜 ,防止针刺引起血压突然升高发生意

    外; (2)对于脑出血者 ,早期治疗应避免体位变化 ,刺

    激不可过于强烈 ,手术局部不宜针刺; (3)对于痉挛

    性偏瘫或易抽搐者 ,注意选穴适宜、 手法轻柔 ,并注

    意观察留针过程中是否出现抽搐 ,若出现抽搐 ,则要

    及时调整针刺深度 ,或立即起针 ,防止出现弯针、 断

    针、 滞针; (4)采用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中风 ,应防止

    刺激过重造成神经损伤 ,引发肢体麻木、 失用等不良

    后果; (5)中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血管弹性较差 ,针

    刺时应避免刺伤血管 ,以免引发出血或血肿; (6)应

    注重主、 被动运动等家庭保健方面的配合治疗 ,增强

    患者的信心 ,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以提高疗效; (7)对

    于中风日久、 体质虚弱、 正气衰微者 ,针灸应慎重 ,此

    类患者针灸疗效不佳。

    总之 ,通过这几期的专题讨论 ,明确了针刺治疗

    中风的介入时机 ,强调了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与出

    血性中风的区别 ,了解了目前适用于中风的一些疗

    效评价标准及针灸治疗中风时应注意的事项。随着

    针灸临床的发展 ,针灸治疗中风的方法、 疗效评价标

    准等必将进一步完善 ,我们将密切关注 ,及时报道。

    有关中风病的专病笔谈暂告一个段落。下一个

    专题是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我们将就针灸治疗面

    瘫何时介入最好 ? 面瘫初期针刺手法有何要求 ? 电

    针的使用时机和参数如何 ? 根据损伤神经平面选穴

    和辨证选穴各有什么优缺点 ? 二者如何结合运用 ?

    能否根据不同神经节段的面瘫估计出所需的疗程 ?

    对于顽固性面瘫怎样治疗能取得良效 ? 如何客观评

    价疗效等问题开展深入探讨。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本栏目不收发表费。

    (本栏目主持人:齐淑兰)

    医案选辑

    梦游症案

    蒲某 ,男 ,68 岁 ,2003 年 11 月 1 日初诊。7 年

    前因车祸左头额部受伤后 ,头昏痛眩晕 ,夜卧多梦不

    宁 ,在某医院诊为脑震荡 ,经住院输液等治疗效果不

    显 ,仍夜间多梦 ,常常恶梦纷纭 ,甚则梦中起床 ,行走

    于室内,而后复上床而卧 ,醒后亦不自知 ,次日则疲

    乏头昏。初时梦游发作较少 ,一般 1 月 1~2 次 ,但

    半年来发作渐多 ,近于 1 月前因用脑过度 ,梦游发作

    较频 ,常 1 周一发乃至三五日一发 ,疲乏头昏亦加

    重 ,甚则坐立不稳 ,眩晕欲仆 ,稍劳累则气短心悸;伴

    健忘 ,纳呆食少 ,大便秘结 ,2~3 日一行;舌暗淡、 苔

    白 ,脉沉 ,血压110 80 mmHg。脑电图示:双侧脑电

    活动各波型分布紊乱 ,游走性不对称 ,调节极差;颅

    彩色多普勒示: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供血不

    足;查:空腹血糖3100 mmol L ; CT 示: C3 C4 、 C4

    C5 、 C5 C6 椎间盘向后突出各2 mm许 ,硬膜囊轻度

    受压。诊断:梦游症。乃年老体弱 ,肾精亏虚 ,髓海

    失养 ,心脾不足 ,肝阳浮动 ,复因外伤惊恐 ,心神受扰

    不宁。治宜补益气血 ,养心滋肾 ,平肝健脾 ,佐以活

    血。法当取手足少阴(补) 、 足厥阴(泻)及督脉(平补

    平泻) ,选足三里、 复溜、 内关、 风池、 太冲、 印堂、 后溪

    等穴为主 ,每日针刺 1 次 ,留针 30 分钟 ,每周治疗 5

    次 ,并拟党参30 g、 丹参20 g、 茯苓15 g、 远志10 g、 石

    菖蒲10 g、 制首乌15 g、 熟地20 g、 山楂30 g、 葛根

    30 g、 川芎15 g、 酸枣仁12 g、 鸡血藤30 g ,3 剂 ,水煎

    3 次 ,分 6 次服 ,每 2 日 1 剂。11 月 7 日复诊 ,食纳

    增加 ,精神好转 ,梦减 ,晨起头昏晕好转 ,头目清爽 ,近 1 周来仅发梦游 1 次 ,治如前法 ,加针百会、 脑户。

    11 月 13 日 ,梦少眠安 ,梦游未复作 ,大便欠畅 ,1~2

    日 1 次 ,精神大好 ,但稍累则心悸气短 ,加针神门、 三

    阴交;方药用党参30 g、 麦冬30 g、 五味子12 g、 酸枣

    仁10 g、 丹参10 g、 淫羊藿10 g、 熟地黄20 g、 制首乌

    12 g、 生白术15 g、 补骨脂20 g、 当归15 g、 枳实10 g、鸡血藤30 g、 山楂30 g ,5 剂 ,服法同前。12 月 6 日 ,梦游近 1 月未复发 ,除偶有颈部酸疲不舒外 ,余无所

    苦。脑电图示:正常范围。乃用葛根30 g、 赤芍

    30 g、 当归20 g、 狗脊20 g、 鸡血藤30 g、 山楂30 g、 牡

    蛎30 g等品治其颈椎病。1 年后随访 ,体健。

    按语:梦游一症 ,临床不多见 ,现代医学归属精

    神疾病之神经症范畴。督脉循行于头部 ,入络于脑 ,印堂、 百会、 脑户为督脉要穴 ,且位于头部 ,后溪为八

    脉交会穴 ,通于督脉 ,诸穴为通调督脉、 镇静安神治

    疗脑系疾病之要穴;复溜、 内关、 神门、 三阴交 ,可调

    补心肾 ,交通上下 ,宁心安神;风池、 太冲 ,则擅平肝

    疏肝 ,通络醒脑;而足三里、 三阴交有健脾和胃、 补后

    天以养先天 ,滋化源、 益气血以充肾精之功。诸穴同

    用 ,更益之以补肾填精、 益气健脾、 宁心安神、 平肝活

    血之中药 ,标本同治 ,所以痊愈。

    四川 622150 梓潼县中医院 梓潼县红十字医院

    袁 胜 王海蓉

    (收稿日期:2005201206 ,成平发稿)

    · 034 · Chinese A cupuncture Mox ibust ion ,J un. 2005 ,Vol . 25 No. 6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83KB,2页)